发声训练中的情感体验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发声训练中的情感体验的相关文章:发声训练是歌唱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一种集体的声音艺术,它包括如何使声音靠拢、统一、集中、和谐,如何做各声部间互相呼应、支持、配合,如何准确地理解老师的细微多样的表情、手势变化等重要的内容。发声是给学生的声音作修整,为歌唱作好准备。...
发声训练是歌唱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一种集体的声音艺术,它包括如何使声音靠拢、统一、集中、和谐,如何做各声部间互相呼应、支持、配合,如何准确地理解老师的细微多样的表情、手势变化等重要的内容。发声是给学生的声音作修整,为歌唱作好准备。歌唱的特点在于通过美好的声音、清晰的语言表达真实的情感,引起听众情感的共鸣。《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音乐教学中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突出情感体验。”发声训练作为歌唱的前奏,也就应该存在着情感体验的问题,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小小的尝试。
一、挖掘发声训练中的情感因素
发声训练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发声的技能,还可以从单调、枯燥、无内容的练声曲中挖掘发声训练中的情感因素。如训练气息流畅的练声曲,让学生带着一种美好舒畅的情绪,将几个简单的音符,情绪饱满地用气息支持到音的结束,再根据想到的为它取上名字,给原本没有内容,没有表情的练声曲赋予生命力、表现力,会收到很好的效果。随着学生歌唱能力的提高,练声曲的难度也是逐渐增加。有时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歌曲作品作为发声训练的辅助内容,那就更要善于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如在练《摇篮曲》时,让学生体会那种安静、温暖、柔和的感情;在练《送别》或者《念故乡》时,让学生体会那种悠远的,依依不舍的离愁别绪……因此,将带有情感的发声训练和歌曲演唱结合起来,能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歌唱表现力。
二、寻找发声训练中的轻松自然
歌唱的最高境界首先应学会放松地唱。放松时通向高境界的桥梁。美好的童声应该具有穿透力,可是在发声训练时,教师不能把所有的专业术语搬上来,讲得太深学生听不懂,讲得多了不愿听,要求高了做不到……这样会使学生对发生训练产生厌倦畏难的情绪。因此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启发学生:“把你的声音送到老师这里来,让我听到你的声音。”学生的声音一下就有了变化,虽然音色不够漂亮,但至少他们的声音有了一种方向感。在发声训练中还可以采用一些有意思的创作。如低年级中有一首练习开口音的发声练习《青蛙叫》,让学生在这基础上进行歌词创作,编上很多小动物的叫声,不仅练习了其他元音的发音,而且由于学生的情感投入,不必顾忌很多,使他们的歌声变得既积极又放松,传出的是清澈干净又轻快的美妙的童声。
三、培养发声训练中的情感表现
针对不同的目的应采用不同的发声训练,在发声训练中可以训练学生对歌曲的处理,包括音色的改变、连、跳音的区别、速度力度的对比等等,而这些又都是达到歌曲情感表现的奠基石。一般的发声练习都借助音乐记号来达到一定的发声效果,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不免枯燥无味。如果在其中注入情感,那效果一定是出乎意料的。因此我尝试培养学生在发声训练中的情感表现。如低年级的练声曲《小猫钓鱼》中的“呦!”表现了小猫看到自己钓到的鱼万分惊喜的样子,让学生在唱这个字的同时做提起钓竿的动作,使学生在不自觉中寻找到高位置的声音,感觉到头声。又如教学中年级的练声曲《太阳下山岗》时,在音区慢慢上移时将歌词改为“太阳上山岗”,让学生想象初升朝阳的情景,使其声音体现渐强的力度变化,在音区下移时,学生能自然而然地表现出力度中的渐弱,正如他们脑中正想着的落日余辉的意境一样。
四、利用发声训练表达歌曲情感
发声训练是获得最佳声音的基础,因此,必须要有计划、有目的唱出一些必要的练习曲。发声训练一般都要排在每节课的开头时间,不宜过长。选用的练声曲最好同教唱的歌曲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假如是一首活泼的歌曲,可以用轻巧灵活的练声曲去发声;假如是一首抒情曲,可以用甜美而流畅的练声曲去发声。也可以在一首练习断音、跳音的练声曲之后选一首较轻快跳跃的曲目让学生试唱,找出其中有代表性的乐句,使学生感觉它的歌唱性,用这种感觉再回去练声,这样做很容易使学生保持全身心的投入,从而良好的演唱状态,进而更好地表达歌曲本身的情感。
总之,在歌唱教学中不要把发声训练当做一个机械练习。否则将会给日后的歌唱造成一个声音概念和状态的错觉。将情感融入其中,用一种愉快的心情,一种感人的情绪去练习,才能有效地找到松弛自然的音色。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发声训练中的情感体验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kuyinyue.com/a/63fdc2d6b464fe628b00523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