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打谱:将每一颗珠子都放回原位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关于打谱:将每一颗珠子都放回原位的相关文章:在没有琴谱出现之前,古琴的曲子流传下来有两种方式:老师的口传心授;文字谱。文字谱,顾名思义,用文字记录下一首曲子,包括指法,左右手如何弹,按哪一徽,哪一根弦等等……琴曲指法繁多,可以想象一首曲子这样记...
在没有琴谱出现之前,古琴的曲子流传下来有两种方式:老师的口传心授;文字谱。文字谱,顾名思义,用文字记录下一首曲子,包括指法,左右手如何弹,按哪一徽,哪一根弦等等…… 琴曲指法繁多,可以想象一首曲子这样记录下来,需要多长的篇幅。
我国现存的唯一一首文字记录琴谱《碣石调·幽兰》,将近五千字,无论在记录和弹奏中文字谱都太繁琐太不方便了。
唐代,琴家曹柔把文字谱中每一句关键的字简化出来,形成特殊的符号,即为减字谱。
能一直流传,可见减字谱的伟大,但是减字谱是指法谱,只能标出弦位和指法,不能准确地标识出音高、节奏、节拍等,是为一大缺憾。明代朱权在《神奇秘谱》的序言中写道:“是以琴道之来,传曲不传谱,传谱不传句。”说出了古琴减字谱流传的局限性,演奏者拿到减字谱,根本无法还原。
所以,流传下来的很多古谱成为绝响,要想顺利弹奏和传承,还需要进行打谱,将一首古曲挖掘、整理成型。
古人创谱之初为便于流传而以减字记谱,只是指法,对于具体节奏的阐述虽有提示却没有统一的标准,给后人留下了巨大的创作空间。
打谱的过程,也是琴者修为、智慧、专业、个性、审美的展现,所以打谱不仅仅是将一首曲子理顺,弹出来,而是探索和再创作。因此不同年代的不同琴家在流传同一首乐曲时有着不同的弹奏方法,进而形成流派。如果打谱过程中一味遵从古谱,很难将一首谱子真正丰满起来。
古代没有录像设备,面对古谱,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绝对的认清古人到底是如何运指和弹奏乐曲的;何况,古琴的特性,是随着演奏者的成熟度与领悟度变化的,生命的不同时期,对一首曲子的弹奏与领悟也会有不同。 记谱只是一个大致框架,就算是曲子的创作者,也不会一直保持曲子从始至终一模一样,毫无变化。
所以对于古谱,在打谱的过程中适当的增减、改动是需要的。目的是把古曲以今人能够理解的、能够欣赏的方式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打谱又一定要认真!打谱毕竟不是真正的创作,一定以尊重原谱作为基础,力求再现原曲的本来面貌。
深入了解之后,延着古谱的主干,再适当加上自己的理解,过程中将不通、笔误、有待考证的个别指法、段落进行梳理和修正。
打谱不是天马行空,而是要揣摩出古人真正的意蕴,是一种穿越时空与作者对话的执着与虔诚。 这种一丝不苟,是对古人和古曲最大的尊重、对传承最负责的态度! 而后才是开始定弦、定调、定音等技术性工作。
只有严格仔细的了解到一首曲子的内涵,才能最大限度还原曲子的思想。关于打谱,管平湖先生曾经对王世襄说过一段精彩的比喻,琴曲好比一个大盘子,中有许多大小不一的坑,每个坑内都放着和它大小合适的珠子。打谱者开始摸不着头脑,珠子滑出坑外。
打谱者须一次又一次晃动盘子,使每颗珠子都回到它该在的坑内。珠子都归了位,打谱也就完成了。 盘子须不断地摇晃,要晃到珠子都归位为止。打谱也须不断地改正,改到对全曲的音律满意为止。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打谱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kuyinyue.com/a/63febb832537e9449e01b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