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曲《春蚕》的创作和演奏分析

作者:酷音悦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552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琵琶曲《春蚕》的创作和演奏分析的相关文章:《春蚕》是当代琵琶大师刘德海的代表作,作品通过对维吾尔族民间音乐的借鉴,歌颂了春蚕无私奉献的精神,堪称是当代琵琶作品中的瑰宝。鉴于此,文章从作品的诞生谈起,就其创作和演奏进行分析,以期获得更加深刻本质...

《春蚕》是当代琵琶大师刘德海的代表作,作品通过对维吾尔族民间音乐的借鉴,歌颂了春蚕无私奉献的精神,堪称是当代琵琶作品中的瑰宝。鉴于此,文章从作品的诞生谈起,就其创作和演奏进行分析,以期获得更加深刻本质的认识。

一、琵琶曲《春蚕》的音乐分析

《春蚕》以维吾尔族的四首民间音乐为主要创作素材,这四首乐曲分别是《牧羊曲》《埃介姆》《你的天上有没有月亮》和《自由的生活》。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新疆笛子的模仿,将春蚕的形象塑造得惟妙惟肖,深刻诠释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这一千古绝唱。可谓是中华民族甘于奉献、坚忍不拔等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

(一)音乐文本分析

整个作品共分五个部分,采用了“散一慢一中一快一散"的布局。第一段是全曲的引子部分,先用琵琶模仿出新疆特有乐器鹰骨笛的音色,曲调高亢而辽远,节奏舒缓而自由,仿佛在人们面前展现出一幅一望无际的戈壁景象,从而为整段的风格打下了基调。第二段采用复调的手法,先使用三弦和四弦上的泛音,模仿出由远及近的驼铃声,然后又用“摭剔"技法模仿出骆驼坚定而沉稳的脚步声,驼铃声和脚步声交织在一起,给人以强烈的画面感,好像真的有一头骆驼从我们面前走过。随后作品又运用了 “剔、打、拉、抹"等多种技法的组合,形成变幻莫测的音响效果,描绘出骆驼队在夜色的沙漠中缓缓前进的壮观景象。

第三段乐曲的风格发生明显的变化,不再是前两段那种深沉的小调风格,而是转为了明亮的大调,仿佛从寸草不生的荒漠来到水草丰美的绿洲。节奏轻快活泼,旋律悠扬婉转,巧妙模仿出两种维吾尔族弹弦乐器热瓦普的音色:一种是用右手小指抵住弦根,发出略显沉闷的音色,与热瓦普那种厚重的音色十分相似;另一种则是运用“打、擞、摭、扫弦"等技法,表现出明亮而欢快的情绪,与热瓦普清亮而灵动的音色形成呼应。两种音色之间形成鲜明对比,一明一暗,一强一弱,使音乐表现力获得极大的提升。

第四段是全曲的高潮段落,与第三段相比,乐曲速度明显加快,情绪也更加高涨。通过对维吾尔族弹弦乐器“弹步尔"和“都塔尔"的模仿,描绘了维族尔族在天山脚下载歌载舞的热闹场景。这两种乐器的音色,一个清脆嘹亮,一个沉穩厚重,可谓是天作之合。

第五段是全曲的尾声,也是对整个乐曲的总结。先是用极具民族风格的旋律,再一次带领人们重温了全曲,然后用“三分轮指、山口外拨弦、双琶音"等技法,生动模仿出春蚕吐丝的声音。整个乐曲的情感也在此刻得到升华,即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民族,就像是一只只春蚕,通过不断地奉献而使整个民族得以传延。五段音乐各有特色,同时又巧妙组合为一个整体,特别是对少数民族音乐素材的选取和异域风情的展现,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审美感受。

(二)音乐特征分析

从作品的实际来看,其音乐特征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即民族性、对比性和戏剧性。

首先是民族性。从作者对新疆民族音乐素材的选择可以看出,作者对于民族音乐是十分肯定和尊重的,作品创造性地将四首乐曲有机触为一体,并生动模仿出多种乐器的音色,既展现出一幅壮美的西部风情画卷,同时又赞美了中华民族春蚕式的奉献精神,从而实现了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
其次是对比性。整首作品之所以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者对于对比的巧妙运用。比如第二段和第三段,虽然是前后相连的两个段落,但是在音乐情绪上却有很大的差异,第二段略显苍凉,而第三段则是激动和欢快的。又比如同样是对春蚕的模仿,却分别运用了三种技法来描绘,形成一种点、线、面交织的音响效果,使春蚕这一意象得到了立体化的表现。

最后是戏剧性。这一点在第四段表现得最为鲜明,也是整个乐曲的点睛之笔。在第四段接近尾声时,音乐渐缓渐慢,像是春蚕吐尽了最后一丝,面临着生命的结束。但出人意料的是,尾声部分却用强有力双琶音结束全曲。由此表现的含义也十分明显,即虽然春蚕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但是蚕丝却能够造福于更多的人,正是春蚕生命的升华。

二、琵琶曲《春蚕》的演奏分析

作为当代琵琶界的领军人物,刘德海多年来始终站在琵琶发展的最前沿,不断对琵琶演奏技法进行探索和创新。一方面,刘德海对传统的琵琶演奏技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归类,使之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另一方面,他又根据当代琵琶的演奏需要,独创很多新的技法,并与传统技法融会贯通,极大丰富了琵琶演奏技法体系,同时也形成鲜明的个人演奏风格。因此,对于《春蚕》演奏的认识和分析,可以从传统和现代两个角度来进行。

首先,是传统技法的运用。因为自幼跟随名师学习,且多年来练习不辍,所以刘德海的传统技法功底极为扎实和深厚,这一点在《春蚕》中也表现得十分明显。比如第一段中,主要表现大漠的苍茫景象,所以在一到七小节中,刘德海运用“挑扣轮”的技法,即大指挑空四弦,紧接着大指勾空四弦,再接一弦上的轮指。其中“挑”和“轮”都是传统的技法,而刘德海却创造性地加入“扣”,由此获得音乐前后在力度上的对比,使之前的音乐情绪更加坚定有力,表现出了一种强大不竭的力量。第二段关键点在于“弱奏",即右手小指指肚抵住所演奏的琴弦,同时演奏右手的弹挑。该技法所产生的音乐效果十分明显,使声音得到有效的控制,音量变小、时值变短、音色干枯,正是新疆民族乐器热瓦普的音色,获得精准而自然的模仿效果。第三段主要运用传统技法 “摭分”,但是又对其进行了丰富。为了表现维吾尔族人民在天山下载歌载舞的热闹景象,刘德海对“摭分”的速度进行扩展,从而获得全新的音乐表现效果。最后一段中,为表现出春蚕吐丝那种孱弱、缓慢的状态,刘德海还特意运用无名指的摇指,因为无名指是五个手指中的弱指,其独立性和灵活性较差,所以运用该指进行摇指,能够获得轻柔的音色效果,与表现对象的特点十分契。可以看出,刘德海能够根据演奏的实际需要,对传统技法予以灵活的运用,既使作品得到恰如其分的表现,也使传统技法体系得到丰富和扩展。

其次,是现代技法的运用。从艺从教半个世纪以来,刘德海始终致力于研究全新的创作技法,力求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实现对传统技法的革新。比如在第一段中,刘德海用无名指按弦,同时用食指弹弦演奏,由此发出了一种音量小而尖锐的音色,这是在传统琵琶演奏中所未出现过的。第三段中,刘德海先是从食指开始进行传统的五指轮,然后每三个指头轮奏一个音,这样一来不但使重音得到弱化,而且让节奏更加连贯和流畅。还是在本段中,刘德海运用“山口外拨弦"这一独创的新技法,即右手翻至山口处拨弹弦槽内的弦,其发音音高不固定,获得紧张而尖锐的音色效果。除了上述几种技法之外,还有很多未命名的技法,都是刘德海苦心研究、精心设计的,由此形成了一个新的琵琶音响世界,为当代琵琶艺术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综上所述,作为当代中国琵琶界的领军人物,刘德海在琵琶创作和演奏上所做出的一系列探索和贡献,大大推动了琵琶这门古老艺术在当代的发展。作为琵琶曲《春蚕》来说,无论是在题材选择、技法运用上,还是在风格体现、情感抒发等多个方面,都堪称当代琵琶创作的典范之作。所以在今天的琵琶教学和演奏中,理应对这部作品有充分的重视,通过对作品理解、体验和表现,使自身的理论知识和演奏技法获得本质的提升。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琵琶曲,春蚕,创作,分析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kuyinyue.com/a/640005d28298a856ec011ab5.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