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名曲《碣石调?幽兰》赏析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古琴名曲《碣石调?幽兰》赏析的相关文章:《碣石调?幽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古琴谱,也是唯一用文字谱的记写方式保存下来的琴曲。此谱原件藏于日本,清末学者杨守敬于1880—1884年在日本访求古书时发现此谱的宝素堂抄本,后由当时驻日公使黎庶昌摹刻...
《碣石调?幽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古琴谱,也是唯一用文字谱的记写方式保存下来的琴曲。此谱原件藏于日本,清末学者杨守敬于1880—1884年在日本访求古书时发现此谱的宝素堂抄本,后由当时驻日公使黎庶昌摹刻后收入他所辑印的《古逸丛书》中,于光绪十年(1884)出版行世。现《琴曲集成》所收录的《碣石调?幽兰》谱,是据日本京都西贺茂神光院所赠照片影印的,实际上是为《古逸本》的母本。全谱共有汉字4954字,通过详细的文字记述琴曲的演奏手法,如左右手的指法、弦序、徽位等来记录琴曲。
从谱前小序可知,现存《碣石调?幽兰》是南朝梁会稽人丘明(493—590)临终前传给王叔明,当是六朝旧曲。丘明是梁末的隐士,隐于九嶷山,隋开皇十年(590),于丹阳县卒,时年97岁。他精于琴,于《幽兰》一曲尤特精绝,并“以其声微而志远,而不堪授人”。不过,从此抄本的字迹和指法来看,疑是在唐代初年转写的。杨守敬在《经籍访古志》中指明出宝素堂之影写本“书法遒劲,字字飞动,审是李唐人真迹”。此谱在国内刊行之后,京师琴家杨宗稷于1911—1914年间对此谱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与打谱,并刊行了《幽兰古指法解》《幽兰减字谱》《幽兰五行谱》。至20世纪50年代,又有管平湖、姚丙炎、徐立荪、吴振平等前辈琴家对琴曲《碣石调?幽兰》进行打谱,并使其相关的研究得以深入。
“碣石调”的曲调来源很早,一般认为魏晋时已作为舞曲来演奏。早在三国时,曹操在其清商乐中,作有《步出夏门行》之诗。《南齐书?乐志》曰:“碣石调篇,魏武帝辞,晋以为《碣石舞歌》,其歌四章。”今存《碣石调?幽兰》谱,也是分为四拍,正与“其歌四章”的曲体结构相合。《幽兰》最早是“楚调”中的著名歌曲。南朝诗人谢惠连《雪赋》中有“楚谣以《幽兰》俪曲”的记载。它后来被改编成瑟曲、笳曲、琴曲,许多文人也都写诗描述它。如晋代陆机《日出东南隅行》云:“悲歌吐清音,雅韵播《幽兰》。”北魏鹿悉《讽真定公二首》中日:“援琴起何调,《幽兰》与《白雪》。”梁代柳恽《捣衣诗》曰:“清夜促柱奏《幽兰》。”汉代司马相如《美人赋》也提到:“抚弦为《幽兰》《白雪》之曲。”可见,琴曲《幽兰》在汉魏六朝时期已是一首很著名的琴曲。
关于这首琴曲的内容,原卷子谱序未叙曲情。但杨守敬《经籍访古志》从原谱标题下“又名《猗兰》”四字,断此为表现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内容。据《琴操》载,春秋时期,先哲孔子在周游列国之时,得不到各国诸侯的赏识和重用,在他从卫国回到晋国的途中,见到隐谷中茂盛的芗兰与杂草为伍,触动了内心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自伤感情,而创作了名为《猗兰》的琴曲。途中,他弹琴感叹曰: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何彼苍天,不得其所。
逍遥九州,无所定处。
世人?蔽,不知贤者。
年纪逝迈,一身将老。
其词似诉似泣,如怨如愤,如一首幽怨悱恻的抒情歌曲。它通过对深山幽谷里葱郁馥香的兰花的描写,来抒发作者郁郁不得志的心清。这样的题材和内容,在当时特别适合于一部分不满现状而又找不到出路的士族文人的思想状态。不过,说此曲是孔子所作,显然并不可信。现存琴谱中另有《猗兰》《幽兰》等多种,解题一般沿用《琴操》之说,但其曲调与《碣石调?幽兰》并无共同之处。另外,在《乐府诗集》卷五十八收有南朝宋鲍照写的琴曲歌辞《幽兰》,从诗中“花落知不终,空愁坐相误”之句看,正是借着深山幽谷的兰花来抒发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的心情,与现存曲调的情绪是一致的。
《幽兰》全曲共四段,在每一段结束,都有一句大致相仿,具悲愤、感伤情绪的曲调,带有总结全段的意味。
如果与曹操《步出东门行》诗相联系,每段之结尾也都是“幸甚至哉,歌以永志”来结束。因此,从表面上看,《幽兰》的结构似乎是带有合尾的四段结构,但这仅仅是以歌辞和宏观的段落来看的。事实上,《幽兰》的结构形式相当丰富多变,并极具逻辑性。
《幽兰》的曲调清丽委婉,在一开始的一段引子之后,音阶出现级进上升,同时伴随着跌宕,表现出一种坎坷的追求与进取。段落结尾处,在低音区出现一渐渐上行的滑奏,表现出探深的幽愤与感叹。
第二段通过清亮的泛音主题的呈示、对比、再现,抒写了哀婉忧郁的情怀。其后的展开段落,音乐情绪进一步起伏深化。在乐曲的最后是一个百感交集的感叹性结尾。
《碣石调?幽兰》的曲调风格是很独特的。其音阶形式是带有变音的七声音阶,远比单纯的五声音阶富于变化,其乐句的长短变化也很大。全曲的基本调性是C宫调,与之对比的主要用了E商、E角等,这与当时清、平、瑟三调有某种关系。在管平湖打谱的《碣石调?幽兰》谱中,采用的是正调定弦,即借F宫弹C宫。其宫音位置一直没有变化,故而在出现E商的段落中,实际上形成了双调交织的可能性。而在徐立荪打谱的《碣石调?幽兰》谱中,他采用了“慢角调”的定弦法,即以黄钟为宫(一弦),其一至七弦依次为C、D、E、G、A、c、d,由于定弦法的关系,故而在第二段表现出由C宫到E宫调的转调,到第三段表现为两调的交织了。在指法上,此曲多用右手的套头指法,表现出早期琴曲“声多韵少”之特点。
古琴作为人类音乐史上一件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乐器,它所追求的,不是外在的表现,而是返归内心自,求得内心的寄托。《碣石调?幽兰》谱序写明“声微而志远”,正是琴乐固有的音乐品格。幽远静谧的音乐意境,与空谷幽兰的自然环境相和,表达了深藏于内心的感伤、抑郁、寂寞之情。而这种伤不逢时,寄情兰芳的君子操守,深得后世文人之共鸣。唐代诗人白居易写有《听<幽兰>》一诗,云:
琴中古曲是幽兰,为我殷勤更弄看。
欲得身心俱静好,自弹不及听人弹。
唐代文人韩愈则仿蔡邕《琴操》作《猗兰操》诗,似乎更具豁达旷逸之气,其曰: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今天之旋,其曷为然。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
子如不伤,我不尔觏。
荠麦之茂,荠麦之有。
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古琴名曲,幽兰,赏析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kuyinyue.com/a/64014c0f7cdeecc128091d8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