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大合唱中有效的声乐训练方法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群众大合唱中有效的声乐训练方法的相关文章: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在飞速地增长,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质的改变,同时,在精神追求方面也上升到了另一个层次。群众大合唱不仅能丰富人们的心灵和音乐涵养,更能增强团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对精神文化建设有着巨...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在飞速地增长,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质的改变,同时,在精神追求方面也上升到了另一个层次。群众大合唱不仅能丰富人们的心灵和音乐涵养,更能增强团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对精神文化建设有着巨大的作用。但是,群众合唱发展到今天,演出的数量在增,质量却没有提升,原因是专业的训练方法而使整体的表现效果得不到提升。下面我们来讨论如何进行声乐训练。
一
我国群众合唱发展的历程与现状
合唱是最大众化、最有参与性的一门音乐艺术,在抒发人们内心情感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起源于17世纪欧洲教堂的唱诗班,在西方国家已历经了几百年的发展。
我国的合唱艺术始于20世纪20年代前后,由齐唱逐步发展衍化为多声部合唱。30年代出现的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为我国打开了有别于西方的合唱音乐发展局面。新中国成立后,群众合唱事业更是发展迅速:1958年上海音乐学院肖白、王久芳等创作的《幸福河大合唱》荣获了“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音乐比赛一等奖。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科技教育的进步,公众音乐素质得到普遍提高,我国群众合唱正朝着多元化、艺术化的方向发展,正在完成与世界合唱的接轨。
然而,审美目标和内心的渴求是有了,但实际演唱水平参差不齐,群众合唱依然存在艺术表现能力上的问题。由于缺乏多声部的歌唱传统以及长期以来受各种政治运动、意识形态等外力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多数业余群众合唱团往往较少重视合唱基本素质、声乐演唱技巧、合唱音响平衡、作品层次布局、不同地区和时代艺术风格的把握等合唱艺术技巧和文化内涵上的追求。而这些恰恰正是阻碍群众合唱得以长期发展、向高水准合唱艺术攀登的瓶颈所在。
二
优秀群众合唱团应追求怎样的合唱音响效果
优秀的群众合唱团(这里指混声合唱团)不仅要有女高音、女中音、男高音、男低音多个声部,每个声部还必须有足够数量的人员组成。而仅仅这些还不能使这个集体成为名副其实的合唱团,合唱团应该拥有一个艺术演唱集体所独具的特征,我们把这个特征称之为“合唱音响成分”:(1)节奏齐(2)音准(3)力度齐(4)咬字吐字清晰(5)音色融合与音响平衡(6)层次布局。
三
声乐训练是优秀群众合唱团成长的必由之路
合唱与独唱一样,同属于声乐艺术的范畴,都是以歌喉为乐器的音乐艺术形式,其发声的原理是一致的,都是在气息的推动下使气流冲击声门,声带拉紧“闭合”挡气发出声音,再由共鸣腔体将声带发出的基音进行美化、放大。而二者的区别在于独唱强调的是个性,合唱作为一种群体性的声乐艺术品种强调的则是共性。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个声乐技术拙劣的群众合唱团队在演唱一部高难度的作品时是何等的力不从心。群众合唱团的演唱水平往往参差不齐,由于人员组成的多样性、团员音乐素养的不同,合唱团员对合唱声音概念的理解也往往具有多样性,以至于各自按照自己对声乐的理解去演唱,从而使得合唱团声音不统一的情况普遍存在。因此,指挥或声乐指导教师需要通过科学系统的声乐训练,使合唱团员理解并努力获得优秀合唱团应具备的优美动人的合唱音响。
四
群众合唱行之有效的声乐训练方法
关于合唱声乐训练方面的学说和书籍浩如烟海,而哪些才是群众易懂、易做的合唱声乐训练技巧呢?笔者通过多年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总结出了一套深入浅出、方便实施的训练方法,并把它们总结成朗朗上口的几句话:“吸气横膈胀、呼气对抗忙,声带闭合紧、喉头要放下,软口盖提起、‘ng’字上头腔。”在日常的训练中,我向群众合唱队员逐句解释、逐句练习,循序渐进地训练,继而再进行整体把握调控,实践证明非常奏效。
1.吸气横膈胀、呼气对抗忙
众所周知,气息是歌唱、说话等发声的原动力。正确的呼吸不仅是的基础,也是实现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要使群众合唱团获得优美的音质、良好的音准、准确的节奏、富于变化的力度、多彩的音色、流畅自如的音区、不同长短的乐句安排以及清晰动人的语言,无一不是以正确的呼吸方法为基础的。要想获得有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的声音就应该将呼吸训练放在首要位置,并贯穿在整个歌唱活动中。
歌唱的过程其实就是呼气的过程。歌唱时的呼气比说话时的呼气要慢得多,并且要有良好的控制,使呼气肌肉群能按歌唱所需要的气息量逐渐推送;使气流形成“气柱”,按音乐的高低、强弱、力度变化及乐句长短来“供气”,形成了“气柱”也就找到了气息的支持点,这些都是靠吸气肌肉群与呼气肌肉群的相互配合。
就正确吸气的体会而言,还可以启发群众合唱团员感受生活中的打哈欠、叹息、大笑、呜咽、抽泣、打嗝等动作,这类动作有助于获得较深的吸气和横膈膜的自发胀起。而对于有控制的呼气及在呼气中横膈膜与小腹对抗感觉的想象,则可以体会“向窗户哈气将玻璃上的薄冰融化”“冷却热烫”“往伤口上吹气”“吹散蒲公英的种子”等动作。
2.声带闭合紧、喉头要放下
有这样一些群众合唱训练的误区,因为不肯下功夫钻研声乐训练技术又想使合唱团的声音不杂乱,就让合唱团员们都小声唱、“虚”着声音唱,导致歌唱者在声带闭合不好、漏气的状态下歌唱,以求得所谓的“和谐”(实际上却是空洞的合唱音响)和所谓形式上的统一。合唱团的指挥应教给队员们先进的、健康的歌唱方法,去表现真实的、丰富多彩的生活,这其中就体现出“声带闭合紧”的重要性了。
对“喉头要放下”的正确理解就是在合唱训练中要求歌唱者把喉头放在“相对稳定、适当偏下”的位置上。在发声时,喉头必须逆气流冲击的方向而行,向下移动,使之与气流的冲击力形成“合力”,这样就加大了气流冲击声带的力量,同时还增长了发音管的长度,增加了共鸣腔的空间,使声音和气流通向头腔的通道畅通无阻,使声带解除了被挤压的外力,从而自由活动。
关于低喉位,我的训练方法是先将嘴轻轻闭上,在嘴唇不分开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将上、下牙齿分开,舌头坚持顶住下门齿,慢慢张开双唇,这就是歌唱时的低喉位,保持这样的状态再逐步去发单个母音、小乐句等初步练习。而“声带闭合紧”的练习方法主要是结合合唱的起声训练来完成的。在合唱声乐训练中一般以硬起声为基础,硬起声在合唱声乐训练中是极为重要的一环。正确的硬起声就是在气息的支持下声带的“闭合”与共鸣的运用等诸多因素相互配合下完成的,要求声音坚实、集中、富有弹性,只有掌握好气与声的正确比例才能做得好。
3.软口盖提起、“ng”字上头腔
发声离不开气息,发声更离不开对共鸣器官的运用。人的共鸣器官分为喉腔、咽腔、口腔、胸腔、鼻腔、蝶窦、额窦等,以软口盖为界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上面属上部共鸣器官,下面属下部共鸣器官,口、咽、喉为中部共鸣器官,所以人声就可以分为胸声区、混声区和头声区。人在刹那间从声带发出“基音”时,通过共鸣器官必然产生泛音,基因与泛音关系的差别决定每个人音色的特点。由于基音总是很轻微,只有当它与共鸣腔体引起共振时才会得到美化和扩大,因此,必须训练队员们正确运用共鸣器官的能力,否则音量小、起伏不大、表现力弱。我对好的声音形成过程的体会是:发声必先通过喉头(声带启动)再到达口腔,然后再上升到鼻腔、头腔,经过共鸣腔体再传送出去,让声音得到美化,从而使声音丰满而圆润,继而使歌声的表现力更强。
对于“软口盖提起、‘ng’字上头腔”,笔者的训练方法是:把软口盖略微提起形成拱形,小舌头(悬雍垂)与大舌根之间分开一小段距离,这个动作与喉头下降、舌根凹下共同形成歌唱中“打开喉咙”的状态,寻求获得宝贵的头腔共鸣点。头腔共鸣的价值在于产生高泛音共振,美化音色从而形成最佳音质。而对于头腔高位置的训练,笔者的办法直接而有效:请合唱队员念“横”字,“he”要轻声说,突出尾音“ng”并尽量延长,以加强后鼻咽腔振动到头腔的感觉,用这个办法找头腔的高位置安放特别容易理解并容易做到。
综上所述
群众合唱团要重视加强声乐训练,正确使用声乐训练方法,以刻苦训练克服群众非专业特性的障碍,积极保持对合唱的热情,使每一位成员都有集体归属感,这样不仅能使合唱的音响效果更加有感染力,更使整个合唱团的精神汇聚成一片,提升了艺术表演的境界。
###点赞了,好文章,不错啊,可以收藏学习了啊!~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群众,大合唱,中,有效,的,声乐,训练,方法,"音乐乐理基础声乐器乐编曲歌唱混音教材教程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kuyinyue.com/a/646c4aa896892c1abb00e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