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乐的发展和演变

作者:酷音悦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769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爵士乐的发展和演变的相关文章:爵士乐的发展和演变爵士乐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以来,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现已呈现出了十分繁荣的局面。从地域分布来看,它最初从新奥尔良发源,后经过芝加哥、纽约的继续发展,影响不仅遍及整个美国,甚至在...

爵士乐的发展和演变

爵士乐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以来,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现已呈现出了十分繁荣的局面。从地域分布来看,它最初从新奥尔良发源,后经过芝加哥、纽约的继续发展,影响不仅遍及整个美国,甚至在欧洲、亚洲等地区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从音乐风格来看,从最早的新奥尔良爵士开始,先后经历了摇摆乐(Swing)、比博普(Bebop)、冷爵士(Cool Jazz)、硬博普(Hard Bop)、自由爵士(Free Jazz)、融合爵士(Fusion Jazz)等不同风格的演变,如今已是异彩纷呈,百花齐放。

1. 新奥尔良爵士(New Orleans Jazz)

(1)新奥尔良时期

新奥尔良爵士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20世纪20年代的爵士乐,主要在新奥尔良和芝加哥两地发展起来,是最早的一种传统爵士乐。

在20世纪的前十几年,新奥尔良集中了大量的爵士乐手,但是在I917年之前,爵士乐却没有留下任何录音。直到l917年一支叫做“正宗迪克西兰爵十乐队(Original Dixieland Jzz Band,简称 ' ODJB ')”的白人乐队应胜利唱片公司之邀录制了第一张爵士乐唱片,记录了爵士乐第一声。那一年他们最先录制的两首作品是“马房(Livery Stable)”和“迪克西兰爵士乐队单步舞曲(Dixieland Jzz Band One-Step)”。

其实“ODJB”乐队并不是当时最优秀的爵士乐队,但是因为他们记录了爵士第一声,因此也就成了后人研究早期爵士乐的重要对象。通过对“ODJB”乐队及其他早期爵士乐队所演奏的音乐分析,早期的新奥尔良爵士大致具有以下特点:

音乐的整体感觉是比较热烈的,速度介于中速与快速之间。

乐队基本上由六七个人组成,主要乐器:小号(或短号),演奏主旋律声部;单簧管,演奏副旋律声部;长号,演奏低音声部;贝司、班卓琴、钢琴、鼓,担任节奏声部。

讲究集体即兴演奏,在一定的和声框架中,每位乐手都可以根据某一个主题创作出新的乐句,但是他们之间又相互补充与合作,在乐队中每件乐器的分量都是平等的。

在新奥尔良时期,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是杰利 · 罗尔 · 莫顿(Jerry Roll Monon)。


杰利 · 罗尔 · 莫顿

著名爵士钢琴演奏家,他自己经常声称是他发明了爵士乐。尽管历史学家对他的说法存有异议,但是作为一名新奥尔良时期的钢琴家、作曲家,他为拉格泰姆向爵士乐的转
变,以及推动爵士乐的即兴演奏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爵士乐的诞生产生了重要影响。

莫顿,1890年出生于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奥尔良,是克里奥尔人。1900年代初,他就开始在新奥尔良的妓院中弹奏钢琴,他因此遭到家里的强烈反对,差点要和他脱离关系。1902年,他创作了自已的处女作“新奥尔良布鲁斯(New Orleans Blues)”;此后二十年他广泛地巡回演出,在圣路易斯、堪萨斯、底特律和洛杉矶等音乐中心都曾留下了足迹。1923年,他返回芝加哥,此后五年他录制了一大批爵士钢琴作品,这些录音成为了日后研究新奥尔良爵士的重要史料。在当时这个爵士乐的中心,他的确对爵士乐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1928年,他移居纽约,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的爵士乐作品,并且于1926~1928年组建了 “ 红辣椒 ” 乐队(Red Hot Pepper),录制了一批高水准的爵士作品。30年代,他那放荡的生活和强烈的个性,对他的事业造成了很大影响,1930~1938年,他没有参加任何的录音,只是在一些酒吧中演出,并在一次商业投机行为中几乎失去了所有财产。1938年,他重返纽约,在那里他将自己的经历讲述给了一位音乐学家,该记录成为了后人研究出现录音之前爵士乐的重要参考资料。1939~1940年,他又恢复了录音,但是却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1941年7月10日他在洛杉矶去世。

他的代表作品有 “ 波特王跺脚舞(King Porter Stomp,20年代中期)”、“ 杰利 · 罗尔布鲁斯(Jerry Roll Blues,20年代中期)”、“ 圣歌(The Chmt,1926)”、“ 爵士乐博士(Doctor Jazz,1926)”、“ 爷爷的魅力(Grandpa's Spell,1926)”、“ 坎农 · 鲍尔布鲁斯(Cannon Ball Blues,1926)”、“ 比尔斯大街布鲁斯(Beales Street Blues,1927)” 等。

此外,该时期其他代表人物还有巴迪 · 博尔顿(Buddy Bolden)、弗莱迪 · 凯帕德(Freddie Keppmd)、邦克 · 约翰逊(Bunk Johnson)等。

(2)芝加哥时期

新奥尔良爵士从1917年开始,发展阵地由南方的新奥尔良开始转移到了北方的芝加哥。这种转向主要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1917年新奥尔良政府下令关闭了斯托里维尔区,使得很多爵士乐师失去了工作,因此爵士乐师纷纷离去,很多人来到了芝加哥。

芝加哥是当时全美最具现代化的城市之一,经济的繁荣使那里的娱乐场所显得十分景气,舞厅和酒吧依然是爵士乐的重要演出场所。同时,芝加哥也是当时最重要的唱片工业基地,在1920年代献出现了很多唱片公司。这些唱片公司看到爵士乐的流行势态,都对它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因此,1920年代大量的爵士乐唱片在芝加哥诞生,从而使芝加哥迅速成为爵士乐的重要基地,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

芝加哥时期的爵士乐从音乐风格上看,基本延续了新奥尔良的特点,只是在那里,一件新的乐器 — 萨克斯开始成为爵士乐的重要角色。

在芝加哥时期,除了原来曾活跃于新奥尔良的一些乐手之外,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小号演奏家路易斯 · 阿姆斯特朗 (Louis Armstrong)。

路易斯 · 阿姆斯特朗

被认为是爵士乐历史上最伟大的小号演奏家,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爵士歌手。

阿姆斯特朗,1901年生于新奥尔良,十四岁开始音乐生涯。1922~1924年间,他在芝加哥加入了金 · 奥利弗(King Oliver)的 “ 克里奥尔人 ” 乐队,在奥利弗的带领下很快成长起来,并成为了当时爵士乐坛的重要人物。1925年,他先后组建了 “ 五人热(The Hot Five)” 和 “ 七人热(The Hot Seven)” 乐队,成为芝加哥爵士乐坛的主导力量。

之前,阿姆斯特朗一直演奏的是短号,1927年他开始改吹小号,从此他的小号演奏为后来的乐手们树立了榜样。其实,阿姆斯特朗并没有正规学过一天音乐,他的短号也是在少年管教所里自学的。关于这个问题还有一段众所周知的故事:

1912年的除夕之夜,好动贪玩的阿姆斯特朗由于没有父母的关爱(他的母亲是一位妓女),和一帮小伙伴在大街上玩耍,他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了一支手枪,十分好奇地对着天空开了三枪,于是就被警车带到了少年管教所,在管教所里的两年他学会了吹短号。

阿姆斯特朗的小号技巧无人能比,他所演奏的曲子一般都是号手们练匀和提高的教材。对于一般小号演奏者来说,到了高音区不易弱奏,而阿姆斯特朗的高音弱奏、持续的高音连续进行、令人吃惊的滑音技巧,处处都体现出了大师的风采。他的小号演奏打破了一种传统的观念,使原来被人认为只能在婚葬典礼的伴奏中出现的小号逐步走向了正规,从而使乐手也被专业化看待,从这一点上来看阿姆斯特朗的贡献是巨大的。

阿姆斯特朗所成长的年代正是新奥尔良爵士的发展时期,集体演奏是当时最盛行的演奏方式。但是他通过大胆改革,开创了爵士乐的个人即兴,从此这种演奏方式主宰了爵士乐的潮流,一直延续至今。作为一名爵士乐大师,他的贡献远远不止这些。他不仅是一位引导潮流的小号演奏家,同时又是一位极具个性的爵士演唱家,他所发明的 “ 衬词唱法(Scat)” 成了日后爵士歌手的重要技巧之一。他经常与著名歌手埃拉 · 菲茨杰拉德(Ella Rtzgerald)合作演唱,他那低沉浑厚的音色和粗糙沙哑的声线,只要听过一次永远都不会忘记。

1932~1934年,阿姆斯特朗两度访问欧洲,对欧洲爵士乐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作为一名出色的乐手,阿姆斯特朗不仅为早期爵士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摇摆乐盛行的 “ 大乐队(BigBand)” 时期,他也不失主流地加入到摇摆乐的潮流中,和一些大乐队进行合作。

1947年,他的“全明星”乐队首次在纽约市政大厅公演,此时他们的风格早已超越了新奥尔良爵士。该乐队的人员在二十多年中曾有过很大的变化,但是在阿姆斯特朗的领导下一直持续到1960年代后期。此后,他成功地演唱了一些作品,“ 多么精彩的世界(What A Wonderful WorId)”、“ 喂,多莉(Hello Dolly)” 等歌曲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直到1971年去世之前,这位爵士乐的历史巨人从未停止过他的音乐生涯。1960年代中期,他曾被美国国务院选中作为美国爵士文化的形象大使出访各国。1960年代后期,他的健康出现问题,于1971年7月6日在纽约去世。

阿姆斯特朗是爵士乐历史上最受欢迎的音乐家,他那高超的音乐技巧,开朗的性格、幽默的形象使他赢得了全世界爵士乐听众的尊敬与喜爱。

他的代表作品有 “ 下到小镇酒吧(Down ln Honky Tonk Town)”、“ 煤车布鲁斯(Coal Cart Blues))”、“ 保留它,漂亮的妈妈(Save It Pretty Mama)”、“ 短号杂烩菜(Cornet Chop Suey)”、“ 多么精彩的世界 ”、“ 回家吧,我的孩子 ”、“ 那摇摆乐(Swing That Music)”、“ 喂,多莉 ” 等。

此外,该时期其他代表人物还有

金 · 奥利弗
King Oliver,1885 - 1938
短号、作曲
录音期间 :1923 - 1931

西德尼 · 贝切特
Sidney Bechet,1897 - 1959
高音萨克斯 、作曲
录音期间:1923 - 1958

厄尔 · 海恩斯
Earl Hines,1903 - 1983
钢琴 、作曲
录音期间:1923 - 1982

小山羊奥利
KidOry,1886 - 1973
长号
录音期间 : 1922 - 1971

比克斯 · 贝德白克
Bix Beiderbeck,1903 - 1931
短号 、钢琴 、作曲
录音期间 : 1924 - 1930


### 2. 摇摆乐(Swing)

摇摆乐是一种由 “ 大乐队(BigBand)” 演奏的、极具舞蹈性的爵士乐,它兴起于纽约,盛行于30~40年代中期。

(1)摇摆乐的萌芽

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整个社会进入了经济大萧条,爵士乐基地芝加哥也遭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其中唱片业的崩溃对爵士乐产生了直接影响,。爵士乐手们录音的机会越来越少。因此,很多乐队为了维持生计,四处寻找发展,很多乐手纷纷来到了纽约。

纽约居住着全美国最富裕的人,在“大萧条”的日子里,他们依然过着奢华的日子,歌舞厅和夜总会依然在招聘爵士乐队。但是在那T,爵士乐手的主要任务是为舞者伴奏,于是1930年代的爵士乐开始和伴舞音乐画上了等号,这种极具动感的伴舞音乐就是摇摆乐。

在纽约,最早尝试摇摆乐探索的音乐家是弗莱切 · 亨德森。

弗莱切 · 亨德森早在1920年代就拥有了自己的爵士乐队,曾经和路易斯 · 阿姆斯特朗有过一段时间的合作,他们的演出在1924年就轰动了纽约。亨德森的乐队和传统的新奥尔良爵士有着很大的区别。首先是乐队编制不同,他的乐队主要以铜管乐和打击乐器为主,取消了小提琴、班卓琴、吉他等弦乐器,由十二人组成:小号三人、长号一人、萨克斯三人、打击乐五人;其次是演奏方式不同,他们不以新奥尔良的集体即兴演奏为依照,而是在演出前先对乐曲进行编配,演出中乐手们主要按照乐谱进行演奏 [ 编曲工作主要由受过古典音乐训练的乐队成员唐 · 莱德曼(Don Redman)完成 ]。1930年代初,亨德森的乐队编制和演奏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乐队效仿,后来逐渐成为了摇摆乐的主要特征。

然而就在亨德森取得很大成功的时候,越来越多的芝加哥乐手纷纷来到了纽约,他们的演奏实力相当雄厚,在激烈的竞争下,亨德森的位置终于被埃林顿公爵(Duke ElIington)、科尔曼 · 霍金斯(Coleman Hawkins)、莱斯特 · 杨(Lester Young)、班尼 · 卡特(Benny Carter)等乐手所替代。于是在1930年代的前半期,摇摆乐开始在纽约萌芽。

(2)摇摆乐的全盛

摇摆乐真正进入全盛是在1930年代中期,一位白人单簧管乐手开始领导了一场轰动全美的“摇摆浪潮”,这个人就是被称为“摇摆乐之王”的班怀古德曼(Benny Goodman)。

1934年,古德曼组建了自己的乐队,邀请亨德森担任编曲,自己担任指挥,还聘请了很多著名的黑人乐师。在音乐风格上,他以亨德森的摇摆风格为基础,但是淡化了很多黑人音乐的色彩(如忧伤的成分、古怪的音调等),突出平滑的节奏和悦耳的旋律,注重声部的平衡,讲究演奏的规范性,听起来既具有爵士乐的特点,又有古典音乐的味道。

1934年,古德曼的音乐通过广播节目{让我们跳起舞来}广泛地流行,到1935年春天,该节目的收听率日益上升。但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由于节目赞助商的原因,该节目被取消了。为了使乐队不解散,古德曼到处联系演出,最后他的经纪人为他联系到了一场全国的巡回演出。刚开始情况并不理想,他们的演奏没有得到观众的认可,很多听众都希望听到舞曲或流行音乐。1935年8月21日,古德曼和他的乐队到了巡演的最后一站 —— 洛杉矶的帕洛玛舞厅(Palomar Ballroom),刚开始他们听从老板的劝告,只是演奏华尔兹舞曲、流行音乐和一些传统的舞曲,但是台下的观众没有任何反应。后来他们发现气氛不对,于是转而演奏亨德森改编的爵士乐曲,这立刻引起了观众的热烈反应。这正是观众想要听到的,原来他们只是在收音机或唱片中听过这种音乐,于是观众开始跟着音乐在台下欢呼、跳跃,出现了异常火爆的场景。正是这场演出,为古德曼打开了新的局面,它标志着“摇摆时代”的正式到来。从此,摇摆乐开始风靡整个美国,一直持续到1940年代中期。

(3)摇摆乐的特征

摇摆乐作为爵士乐的一种,在音乐上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a. 乐队编制以十儿人或二三十人的“大乐队”为主,一般都分成铜管乐组(常见的是小号、长号各演奏一个声部)、萨克斯组和节奏组(主要以钢琴、低音提琴和爵士鼓组成),分声部进行演奏。

b. 演奏方式基本上都是按谱演奏,较少即兴。

c. 节奏带有典型的摇摆律动,具有较强的舞蹈性。

d. 和声比较简单,主要以三和弦或简单的七和弦为主.

e. 结构比较规整,主要以四小节或A小节的方整乐句为基础。

(4)摇摆乐的意义及代表人物

摇摆乐的风靡,使爵士乐开始进入了美国的主流音乐行列,同时也使爵士乐开始从低级、邪恶的声名中蜕化出来,成为美国大众难以割舍的一种精神力量。摇摆乐不仅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更对爵士乐的传播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在摇摆乐时期,除了班尼 · 古德曼之外还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爵士大师,他们和他们的乐队曾经对爵士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埃林顿公爵(Duke EIlington)、贝西伯爵(Count Basie)、埃拉 · 菲茨杰拉德(Ella Fitzgerald,爵士歌唱家)的影响较为显著。

班尼 · 古德曼,1909年出生于伊利诺州的芝加哥,从小就开始学习单簧管。1923年他就成为了“音乐家联盟”的成员,定期在芝加哥演出。1925年,他加入了本 · 波拉克(Ben Pollack)的乐队,直到1929年。在此期间,他参与录制了一些唱片,并且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1934年,他组建了自己的大乐队,开始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让我们跳起舞来}节目录制音乐,开场曲“让我们跳起舞吧(Let's Dance Show)”在社会上造成了广泛影响。同时,在弗莱切 · 亨德森(Hetcher Hendwson)、班尼 · 卡特 (Benny Carter)等人的协助下,乐队的名声越来越大。1935年8月21日,他们在洛杉矶帕洛玛舞厅的一场演出成为了“摇摆时代”到来的标志。当天晚上,所有年轻人在他们的音乐中狂热地舞蹈。这说明了他们演奏的这种极具舞蹈性的爵士乐早已通过广播,,被年轻人广泛接受。

1939年,古德曼在 “ 卡内基 ” 音乐厅举办了自己的音乐会,大获成功。1940年之后,一些乐手离开了乐队,古德曼的辉煌也随之淡去,特别是当 “ 比博普 ” 兴起之后,他的事业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尽管如此,他俩没有停止音乐活动。1950年代,他负责了好儿场由美国国务院资助的巡回演出,激发了世界各地对爵士乐的兴趣;1968年,他参加了庆祝“卡内基”音乐厅建成叩周年纪念音乐会;70年代,他经常出访欧洲,进行演出;甚至在80年代,他还组织过大乐队进行演出,直到1986年去世,他始终没有停止过他的音乐活动。

他的代表作品有“让我们跳起舞吧(Let's Dance Show)”、“在甘兰上跺脚(Stompin' At The Savoy)”、“在一种感伤的心情中(In A Sentimental Mood)”、“唱吧,唱吧,唱吧(Sing,Sing,Sing)”等。


埃林顿公爵,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黑人音乐家之一,既是一位钢琴演奏家,又是作曲家、编瓣家和指挥家。他的一生创作了近两千首爵士乐作品,改编乐曲数千首,对爵士乐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音乐风格几乎横跨了爵士乐的所有领域,有纯爵士、偏向流行的爵士,也有古典风味的交响爵士,还录制了大量的电影配乐。

埃林顿公爵,原名爱德华 · 肯尼迪 · 埃林顿(Edward Kennedy Ellington),1899年出生于华盛顿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七岁开始学习钢琴,十儿岁就开始自己作曲。十A岁那年,他举办了个人演奏会。1923年,他加入“华盛顿人”乐队采到了纽约,开始在俱乐部演出,后来他成为了乐队的领队,并开创了一种所谓的“丛林风格(Jungle Style)”,他安排号手们用较粗的音色来模仿动物的嚎叫,用密集的打击乐来加强节奏感,使听众产生置身于热带丛林的感觉。1927年,他们成功地闯入了纽约最繁华地区的“棉花俱乐部”,在那里演奏了三年,从而名声大增。1931年,埃林顿带领乐队离开了“棉花俱乐部”,开始进行全国巡演,并在1933~1939年间两次到欧洲巡演,为爵士乐走进欧洲起到了重要作用。1940年代,埃林顿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爵士乐曲,并于1943年在“卡内基”音乐厅成功举办了音乐会,此后他经常出现在“卡内基”的舞台上。1950年代以后,随着大乐队的衰落,埃林顿的事业也出现了滑坡,但是他并没有停止音乐活动,1960年代他开始转入宗教音乐的创作。1974年埃林顿因癌症在纽约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他的代表作品有“节奏中的摇摆(Rockin' In Rhythm)”、“克里奥尔狂想曲(Creole Rhapsody)”、“久经世故的女士(Sophisticated Lady)”、“可怜的故事(Saddest Tale)”、“黑色、棕色和本色(Black Brown And Beige)”、“主干线(MainStem)”等。


贝西伯爵是摇摆乐时期最重要的黑人指挥家之一,也是一位钢琴演奏家。他所领导的“贝西伯爵乐队”以标志性的摇摆风格驰名于世,他在音乐中,赋予了钢琴在大乐队中的重要地位。

贝西伯爵,原名比尔 · 贝西(Bill Basic),1904年出生于新泽西州的雷德班克,父母都是音乐家,父亲是萨克斯演奏家、母亲是钢琴家。最初,贝西只是在一些剧场中为歌舞杂耍伴奏;1928年,他参加了一个乐队进行巡演,但是中途乐队便解散了。他滞留在了堪萨斯城,又参加了一个乐队,一年后乐队再次解散。此后,他加入了“班尼 · 莫坦厂乐队(Benny Moten)”,一直演奏到1934年。1934年,他组建了自己的“飞奏男爵乐队(Baron Of Rhythm)”,并进入广播电台演奏,后来,他们辗转于芝加哥、纽约、波士顿等地。1937年,他们的唱片《一个时钟跳跃(One O'clock Jump)》打入了排行榜,其中标题曲还获得了格莱美奖。此后,他们推出了一系列热门金曲,并进行了大规模的巡回演出。1943年,贝西参加了很多电影的演出,如《最流行的1943(Hit Parade Of 1943)》、《贝弗利德起床号(Reveille With Beverly)》、《伟人(Top Man)》、《疯狂之屋(Crazy House)》等。此后,他的很多乐曲登上流行音乐排行榜,如“我不了解你(I Didn't Kown About You)”于1945年登上流行音乐(Pop)排行榜,“红卷布鲁斯(Red Hank Blues)”于1945年登上节奏布鲁斯(R&B)排行榜,“吉米的布鲁斯(Jimmy's Blues)”于1945年同时登上流行音乐和节奏布鲁斯排行榜。

1940年代末,贝西的乐队开始出现滑坡,大乐队只能解散。两年后他又组建了一个小乐队,并又开始进行巡演。此时,他和歌手乔 · 威廉姆斯(Joe Williams)开始了合作,录制了很多爵士歌曲。50年代,贞西再次取得辉煌成绩,1958年获得格莱美“最佳爵士乐队奖”。1962年,他加入了 “ 年金(Reprise)” 唱片公司,开始尝试各种不同的音乐风格,在商业上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其中“这是贝西时间(This Time By Basie)打入排行榜前五名。60年代末,贝西又回到了爵士乐演奏中,并于1970年代频频获得格莱美奖顶,如“贝西詹姆”获得1975年格莱美爵士乐金曲奖、“贝西和所罗亚斯德”获格莱美最佳男歌手提名、“ 光辉岁月 ” 获格莱美爵士大乐队最佳表演奖、“贝西和迪齐 · 吉列斯匹的礼物”获1979年格莱美最佳乐器表演奖等;1980年代又曾多次获奖。从70年代后期开始,贝西的健康出现问题,最终于1984年逝世于好莱坞。

他的代表作品有 “ 我不了解你(I Didn't Kown About You)”、“ 红卷布鲁斯(R出 HankBlues”、“ 吉米的布鲁斯(Jimmy's Blues)”、“ 巴黎的四月(April In Paris)”、“ 在树林边缘跳跃(Jumpin' At The Wood Side)” 等。


埃拉 · 菲茨杰拉德,1918年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纽波特纽斯,是爵士乐历史上最著名的歌唱家之一,是爵士乐 “ 衬词唱法(Scat)” 的重要代表人物。在摇摆乐盛行的三四十年代,埃拉曾和大乐队广泛合作,成为摇摆乐中的一位重要代表歌手。

1934年,埃拉正式进入爵士乐坛,并加入由著名爵士鼓手奇克 · 韦伯(Chick Webb)领导的爵士乐队。韦伯去世后,埃垃接管了他的乐队。1940年,由于种种压力,她解散了该乐队,开始向歌舞剧方向发展,这为她的演唱走向成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46年,她开始进行世界巡回演出,在这段时间里,她的演唱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并开始为爵士演唱立下了很多新的标准。埃拉具有正确的发声方法和高超的演唱技巧,尤其是她的节奏感,几乎能与顶尖的管乐手相媲美。也正是她拥有良好的节奏感,所以在演唱中,她经常用人声模仿乐器,将人声当作乐队的一部分,采用无字义的衬词进行即兴演唱,将路易斯 · 阿姆斯特朗开创的“衬词唱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她不但演唱爵士乐作品,同时还录制了大量抒情流行歌曲。从1955年茁她录制了一系列名为“歌曲手册(Song Books)”的套装专辑,其中以演唱美国著名作曲家埃林顿公爵(Duke Ellington)、乔治 · 格什温(Geoge Gershwin)和科尔 · 波特(Cole Porter)的作品为主。1970年代,埃拉得了眼疾。但是直到1980年代,她仍然活跃于爵士舞台。1996年9月去世。

她的代表作品有 “ A-提斯科特(A-Tisket,A-Tisket)”、“ 哦,好心的女士(Oh Lady, Be Good)”、“ 月亮有多高(How Hight The Moon)”、“ 餐刀老兄(Mack The Knife)” 等。

此外,该时期其他代表人物还有

科尔曼 · 霍金斯
Coleman Hawkins,1901 - 1969
次中音萨克斯 、低音萨克斯、单簧管
录音期间:1922 - 1969

莱斯特 · 杨
Lester Young,1909-1959
次中音萨克斯
录音期间:1936-1959

格伦 · 米勒
Glenn Miller,1904 - 1944
长号、乐队指挥
录音期间:1938-1944

阿蒂 · 肖
Artie Shaw ,l910 -
单簧管、作曲
录音期间:1928 -

阿特 · 泰特姆
An Tatum ,1910 - 1956
钢琴
录音期间:1932 - 1956

比莉 · 霍利迪
Billie Holiday,1915-1959
演唱
录音期间:1933 - 1959

奇克 · 韦伯
Chick Webb,1909 - 1939

录音期间:1927-1939

罗伊 · 埃德里奇
Roy Eldridge,1911 - 1989
小号、作曲
录音期间:1935 -

汤米 · 道尔西
TDnmy Dorsey,1905 - 1956
长号、小号、单簧管
录音期间:1924 - 1956

伍迪 · 赫尔曼
Woody Herman,1913 - 1987
单簧管、中音萨克斯、高音萨克斯、演唱
录音期间:1932 - 1987### 3. 比博普(Bebop)

比博普是1940年代由一批年轻的爵士音乐家创造出来的 “ 狂放 ” 的爵士乐,它强调音乐个性,强调演奏技术,对摇摆乐陈旧模式提出了强烈对抗。由于比博普对爵士乐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被称为是爵士乐的革命。

(1)比博普的兴起

大乐队演奏的摇摆乐到了1940年代中期开始衰落,它的音乐千篇一律、缺乏新意,按谱演奏的传统模式很大程度上压制了乐于的个性展现,因此很多音乐家开始厌倦了 “ 大乐队 ”,从而远离了摇摆乐。

早在1940年代初,比博普其实就已经在纽约的一些俱乐部里出现了,但是一些社会因素使其一直延迟到1940年代中期才得以兴起。

1940年代初,位于纽约哈莱姆区的明顿俱乐部(Minton's Playhouse)为了招徕人气,开始招聘常驻乐队,并且不干涉他们所演奏的内容。这样一来,很多对摇摆乐感到反感的年轻乐手纷纷聚集到了这里。因为在这里,他们可以不受约束地展现自己的技巧,展现自己的即兴理念。因此,很多在大乐队里演奏挣钱的乐手,由于长期演奏那些死板的摇摆乐而厌倦,也纷纷来到明顿演出,即使没有演出费,他们也愿意。不久,明顿俱乐部便成了纽约爵士乐手的聚集地,慢慢地也吸引了芝加哥、洛杉矶等外地乐手的到来 与此同时,一场爵士乐的革命在这个不起眼的小酒吧里开始酝酿。如后来引领这场革命的特洛纽斯 · 蒙克(Thelonious Monk)、迪齐 · 吉列斯匹(Dizzy Gillespie)等音乐家均出自该俱乐部。

“比博普”这个词原来没有实际意思,在明顿俱乐部,乐手在排练中,即兴演奏时经常会随口哼出一些没有词义的音节,如“里博普”或“比博普”。后来迪齐 · 吉列斯匹最早在他的一首曲子中用到了该词,他将曲子命名为“咸花生比博普”。后来,“比博普”慢慢地成了这种激进的、狂放的新爵士的称呼。

虽然,比博普从40年代初便开始萌芽,但是真正造成全国影响是在1945年。因为,在1942年美国“音乐家联盟”为了争取自己的利益,举行了罢演活动,拒绝录制唱片。因此,自1942年8月到1944年11月,美国音乐界没有录制太多的唱片。所以,在这段时间内,这种刚刚萌芽的新爵士并没有留下任何录音,直到1945年,迪齐 · 吉列斯匹录制的“咸花生比博普”开始引燃了比博普革命的导火线。

(2)“ 比博普革命 ”

1945年起,比博普作为爵士乐的一种新生力量,得到了迅速发展,其中以查理 · 帕克(Charlie Puker)、迪齐 · 吉列斯匹(Dizzy Gillespie)和特洛纽斯 · 蒙克(Thelonious Monk)为代表的这些领军者为爵士乐开创了新的标准。

从音乐上看,比博普比以往的任何一种爵士乐都要注重技巧,它以“高技术、快速度”来衡量爵士乐手的水平,比博普音乐家极力贬低任何一位跟不上速度的乐手。同时他们在乐队编制和演奏概念等方面均和传统爵士乐有所不同,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乐队编制由三至六人的小乐队组成,主要乐器为小号、萨克斯、钢琴、鼓等。

演奏概念以强调个人即兴为主,演奏时不用乐谱i他们的演奏方式一般都是先集体演奏一遍乐曲的曲调,然后在和声框架中乐手分别进行即兴独奏,最后再集体演奏一遍或几遍曲调,直到结束。

注重和声的变化,忽略作品的旋律。和声十分复杂,经常出现频繁的变化。经常采用同功能和弦替换的方法进行即兴演奏,旋律的线条性不强,很不连贯,有时是含蓄的个别音符,有时则出现连续的“琶音”。

音乐的整体感觉是充满激情的,具有很强的紧张度,音乐中充满不和谐因素,有时甚至十分刺耳。

比博普音乐家们总是在自我陶醉中品尝着自己的音乐,然而当他们的演奏水平发展到一定的高度时,却遭到了很多保守派的反对,同时也遭到了普通听众的抵制。于是他们变得越来越自我,经常对那些不能理解他们音乐的人采取藐视的态度,甚至还在演出中背对观众。慢慢地他们脱离了听众,脱离了爵士乐的大环境,对于他们来说,比博普所期待的是高级听众,而不是疯狂的舞蹈者。在当时,他们的这些行为和音乐标准并未得到社会的认可,但是在多年以后他们终于被承认了,他们中的很多乐手经过该时期严格音乐标准的磨练,后来都相继成了爵士乐大师。其中最具代表的是被称为“比博普三巨头”的迪齐 · 吉列斯匹(Dizzy Gillespie)、查理 · 帕克(Charlie Puker)和特洛纽斯 · 蒙克(Thelonious Monk)。

迪齐 · 吉列斯匹是爵士乐历史上最优秀的小号演奏家,他的技巧无人能比,他和查理 · 帕克的合作就像两道闪电,速度之快、技术之强,堪称爵士一绝。他不仅为“比博普”的诞生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还将其推向了爵士乐的主流。对爵士乐的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迪齐 · 吉列斯匹,1917年出生于南卡罗莱纳州的奇罗,他家境贫寒,但是他勤奋好学,从小就表现出了音乐天赋。早期,他在泰迪 · 希尔(Teddy Hill)的乐队中演奏,并曾随乐队出访欧洲巡演。1939年,他又加入了卡伯 · 卡洛维(Cab Calloway)的乐队,在那里他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演奏风格,并引起了很多乐队的注意,有些大乐队还经常邀请他加盟演出。40年代初,他和查理 · 帕克相识,并有过合作;1944年,当他加入到“比利 · 埃克斯汀(Billy Eckstine)”乐队后,开始和帕克进行了默契合作。1945年初,他和帕克合作录制了一系列具有比博普特征的作品,如“咸花生比博普(Salt Peanuts)”、"温室(Hot House)“、”迪齐气氛(Dizzy Atmosphere)”等,这些作品后来都成为了比博普的代表作。1945年,他又组建了一个自己的大乐队,企图将比博普当作严肃音乐来宣传,但是并未获得太大成功。50年代,比博普得到了很多人的肯定,他也因此成为了该时期爵士乐的标志,他的贝雷帽、山羊胡子、黑框眼镜、幽默的性格以及一吹小号就鼓气的腮帮子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之后,他再次和帕克合作,但是没过多久,帕克就去世了。

从40年代后期开始,吉列斯匹还迷上了古巴音乐,在和古巴康加鼓大师恰诺 · 波佐(Chano Pozo)的合作中,他们使拉丁爵士(Latin Jazz)得到了广泛推广,因此他也成为了拉丁爵士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1960年代以后,吉列斯匹的活动开始减少,但依然活跃于爵士乐坛,直到1992年去世。

他的代表作品有 “ 咸花生比博普(Salt Peanuts)”、“ 温室(Hot House)“、“ 迪齐气氛(Dizzy Atmosphere)”、“ 最佳状态(Groovein' High)”、“ 曼恩梯卡(Manteca)”、“ 古巴博普CubanaBop)”、“ 瞎胡闹(Bloomdido)” 等。


查理 · 帕克是爵士乐历史上的一位“革命家”,他开启了现代爵士乐的大门,引领了比博普潮流,对后来的爵士乐手产生了很大影响,对爵士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查理 · 帕克,外号 “ 怪鸟 ” 或 “ 大鸟(Bird)”,1920年出生于堪萨斯州的堪萨斯城,从小受到音乐的熏陶。十四岁时,他放弃了学业,成为一名专职乐于。三年后,1937年他加入了“杰伊 · 麦克夏”乐队(Jay Mcshann),正式开始了音乐生涯。1939年,他来到纽约寻求发展,但是在那个高手云集的爵士乐基地,他并未获得成九 后来他又回到了堪萨斯城,继续在“杰伊 · 麦克夏”乐队中演奏。1941宅,他再次来到纽约,并认识了迪齐 · 吉列斯匹(Dizzy Gillespie)。从1944年开始,他和吉列斯匹、特洛纽斯 · 蒙克(Thelonious Monk)等人合作录制了一大批出色的作品,他们对传统的和声方式进行了大胆的革新。这种做法引来了很多评论家的批评,招来了很多保守派爵士乐手的指责,但是他们不管外界的舆论,继续创造着自己的音乐,这就是后来的“比博普”。

1940年代,是帕克事业最辉煌的时期,但是他的生活却出现了很多问题,酗酒、吸毒、放纵的生活对他的身体造成了极大的伤害。1949年,他到法国进行巡演;1952年他还和管弦乐队合作,录制了一批经典作品。然而当他事业正值辉煌的时候,却不得不忍受胃溃疡和肝硬化的折磨,终于在1955年3月因心脏衰竭在纽约去世。

帕克的一生是短暂的,但是他却为爵士乐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在他之后,几乎所有的乐于都受到过他的影响,其中包括像迈尔斯 · 戴维斯(Meils Davis)这样的大师级乐手。

他的代表作品有 “ 我的老体格(My Old Frame)”、“ 灵巧(Dexterity)”、“ 羽毛(Bird Feathers)、“ 瞎胡闹(Bloomdido)”、“ 人类学(Anthopology)” 等。


特洛纽斯 · 蒙克,爵士钢琴演奏家、作曲家,和迪齐 · 吉列斯匹、查理 · 帕克并称“比博普三巨头”,对比博普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特洛纽斯 · 蒙克,1917年出生于北卡罗莱纳州的洛基山,在纽约长大。他的家庭条件比较优越,五岁开始弹钢琴,但是到二十多岁一直还是一位伴奏乐手。1940年代初,他开始在纽约的“明顿俱乐部”演出,在那里结识了一批优秀乐于,其中包括迪齐 · 吉列斯匹,但是他的性格比较孤僻、冷漠,这养成了他喜欢独奏的习惯,使很多人对他存有看法。另外,由于他在独奏中经常使用非常规技法,以及怪异的和声进行,以至于很多人以为他是一名低级乐手,因此他在40年代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成绩,1945 - 1953年,他总共参加过九次录音。

从1950年代中期开始,蒙克开始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并在此时录制了大量的唱片。1956年推出的唱片《光辉的角落(Brilliant Corners)彻底改变了他在听众中的印象,开始被人们广泛接受。与此同时,他组建了一个四重奏乐队,开始四处演出。经过十年的沉寂,蒙克终于被同行们认可,即刻从低级乐手转变成了钢琴大师。

60年代,他的主要活动是率领他的四重奏四处巡演。70年代初,他曾和迪齐 · 吉列斯匹、索尼 · 斯蒂特(Sonny Stitt)等人一起参加了一个叫做“爵士希神(Giants Of Jazz)”的乐队,进行巡回演出。1975年,蒙克退出乐坛,1982年2月在纽约逝世。

他的代表作品有 “ 忧郁的蒙克(Blue Monk)”、“ 午夜时分(Round Midnight)”、“ 52大街主题曲(52nd Street Theme)”、“ 离开小调(Off Minor)”、“ 特洛纽斯(Thelonious)”、“ 蒙克的心清(Monk's Mood)” 等。

比博普对于普通听众来说,似乎显得有点深奥,但也正是这种深奥,使爵士乐的面貌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它对爵士乐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首先,比博普的音乐深度,使爵士乐摆脱了低级音乐的身份,从伴舞音乐提升到了高雅音乐的行列。其次,通过比博普的洗礼,爵士乐于们不再是供人娱乐的低级乐师了,他们开始进入了音乐家、艺术家的行列。再次,由于比博普对乐手的高标准要求,为爵士乐坛建立了一个精英群体,为日后爵士乐的发展储备了大量的人才。

鉴于以上几点,比博普的价值被得到了充分体现,它的出现打破了陈旧的演奏概念和传统的演奏模式,因此被认为是现代爵士乐的开端。另外,由于它在和声上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爵士乐后来被纳入了大学课程进行分析和研究。种种现象表明,比博普的确为爵士乐带来了一场革命。

此外,其他比博普代表人物还有

巴德 · 鲍威尔
Bud Bowell,1924 - 1966
钢琴、作曲
录音期间:1944 - 1965

奥斯卡 · 彼得森
Oscar Peterson,1925 -
钢琴
录音期间:1945 -

莎拉 · 沃恩
Sarah Vaughan,1924 -
演唱
录音期间:1944 -

马克思 · 罗 奇
Max Roach,1925 -

录音期间:1944 -

胖子纳瓦罗
Fats Navarro,1923 - 1950
小号
录音期间:1943 - 1950###
4. 冷爵士(Cool Jazz)

冷爵士是19401年代末1950年代初兴起的一种柔和的、典雅的爵士乐,它强调音乐的和谐性,讲究结构的对称,是一种充满浪漫色彩的爵士乐。

1940年代中后期,比博普的大胆革新虽然从音乐上提升了爵士乐的水乳,但是偏离了爵士乐的传统轨道,一系列的极端因素(过分强调演奏技术、只注重和声而淡化旋律等)使其失去了很多听众。与此同时,“二战”后的美国逐步完成了战后的经济恢复,到了50年代,社会状态基本稳定。富裕的物质生活使人们变得相对情懒,他们不愿花费时间去理解深奥的比博普,特别是白人,他们更不愿去理会比博普所体现出来的黑人音乐概念,他们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放松心情,并且能够体现社会情调的音乐。在这种背景下,在美国西海岸的洛杉矶一带,发展起了一种轻柔的、舒缓的,甚至有点慵懒的爵士乐,它被称为 “ 冷爵士 ”。由于冷爵士主要在西海岸形成和发展,故又被称为 “ 西海岸爵士(West Coast Jazz)”。

很多人认为,冷爵士的真正诞生主要是以迈尔斯 · 戴维斯在50年代初推出的一张专辑《冷的诞生》(Birth Of The Coo1)为标志。该专辑录制于1949 - 1950年,由小号演奏家迈尔斯 · 戴维斯联合九位乐师,共同录制而成。专辑中的作品都是由吉尔 · 伊文斯(Gil Evans,作曲家、编曲)、约翰 · 刘易斯(John Lewis,钢琴演奏家)和盖瑞 · 穆里根(Gerry Mulligan,萨克斯演奏家)三人负责编曲,音乐的整体风格冷静而平和,乐手的演奏和谐而完美,演奏中没有太多即兴,也没有华丽的炫技,只是充满着一股清新和浪漫。戴维斯的演奏更是整张专辑的亮点,他始终保持音乐的柔和性,主要将旋律控制在中低音区,避免高音的张扬,给人的感觉是深情而内敛。于是,唱片一经推出使引起了爵士界的强烈关注,并获得好评,从此,这种柔和的、典雅的爵士乐开始成为了冷爵士的标准,戴维斯也因此成为冷爵士的领军者。

其实,在1940年代中后期,很多乐于的录音中就已经体现出了冷爵士的倾向。如萨克斯演奏家莱斯特 · 杨和盲人钢琴家莱尼 · 特里斯塔诺(Lennie Thstano)等人,都曾受到比博普的影响,然而却都不太接受比博普的喧闹,在演奏中始终坚持舒缓、柔和的风格,因此,杨和特里斯塔诺在40年代末录制的一批优雅、冷静的作品,往往被视为冷爵士的先声。

从音乐风格上看,冷爵士既吸取了比博普的和声进行方式、即兴理念,同时也借鉴了摇摆乐中对编曲的重视程度,另外也吸收了古典音乐的精美与细腻。因此,冷爵士听起来比比博普更加柔和,比摇摆乐更加安静,有时让人不自然地联想起欧洲室内乐。如果具体地来看,冷爵士在音乐上大致具有以下特征:

a. 音乐的整体感觉是柔和的、温磐的、舒缓的、放松的。

b. 乐队编制主要以三至六人的小乐队为主。

c. 乐曲编配讲究精致,讲究声部的平衡和乐器的协和,"演奏的曲目一般都是经过精心编配设计的。

d. 乐手的演奏讲究个人即兴,但一般都是在乐谱的基础上有节制的即兴,而不像比博普那样随心所欲。

e. 音乐结构讲究对称与平稳,音响效果追求圆润与和谐。

f. 鼓手经常采用鼓刷演奏,制造出一种柔和的节奏感,不干扰其他任何乐器。

总而言之,冷爵士的宗旨是 “ 蜡蜒点水,点到为止 ”,这也正是人们称之为 “ 冷 ” 的主要原因。

在冷爵士领域,迈尔斯 · 戴维斯、斯坦 · 盖茨(Stan Getz)等人的音乐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迈尔斯 · 戴维斯,著名的爵士小号演奏家、作曲家。如果说路易斯 · 阿姆斯特朗是爵士乐的开拓者,那么迈尔斯 · 戴维斯便是兴风作浪的爵士潮流引导者,他曾引领了冷爵士和融合爵士两次爵士乐的潮流,对爵士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一名小号演奏家,他没有迪齐 · 吉列斯匹的快速与疯狂,但是他所吹出的每一个音符都是后人研究和探讨的对象。爵士钢琴家特洛纽斯 · 蒙克 (Thelonious Monk)曾经说过:“在迈尔斯 · 戴维斯的音乐中,音符越少,意义就越深刻。”

迈尔斯 · 戴维斯,1926年出生于伊利诺州奥尔顿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944年他进入纽约朱利亚音乐学院上学,但是那里的古典音乐并不能引起他的兴趣,没毕业他便离开了学校,到52大街的酒吧、俱乐部里演奏。1945年,他开始出现在查理 · 帕克的唱片中,经过与大师们的合作,他的技艺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三年后,他离开了帕克,认识了编曲家比尔 · 埃文斯(Bill Evans),并通过他认识了很多乐手,建立了自已的九人乐队。194卜1950年,他在“国会(Capitol)”唱片公司录制了一张名为《冷的诞生》的专辑,开创了冷爵士的先河。50年代初,毒瘾开始困扰他的生活,使他的音乐生涯暂时陷入了停顿。1955年,他戒除了毒瘸,重返乐坛,并取得了更大的成功,录制了大量的经典作品。

1959年,他和约翰 · 科尔特兰(John Coltrme)、加农炮 · 艾德利(Cannonball Adderley)一起,开始研究调式,将爵士乐从和声的架构中解脱出来,以音阶为独奏基础,开创了所谓的“调式爵士(Modal Jazz)流派。专辑《忧郁的类型(Kind Of Blue)》便是这一风格的集中体现,其中的《如此要素(So What)》和《完全布鲁斯(All Blues)》都是经典佳作。

60年代,他的乐队中几乎全是明星,其中包括韦恩 · 肖特(Wayne Shorter)、赫比 · 汉恩考克(Herbie Hancock)、托尼,威廉姆斯(Tony Williams)等,在这种阵容下,他们录制了《ESP》、《奈弗梯提(Nefertiti)》等唱片。1967年,他将目光瞄向了摇滚乐,开始和著名摇滚吉他手吉米 · 亨德里克斯(Jimi Hendrix)合作。同时,他融合了硬博普和自由爵士,嫁接了摇滚乐,又开始了一次“融合爵士”的全新创造。此后他一直活跃于爵士乐坛,直到1991年去世。

该时期他的代表作品有 《教子MGodchild)%月梦MMoonDream)%如此要素》(SoWh》t)《完全布鲁斯》(AllBlwes)等。


斯坦 · 盖茨,次中音萨克斯演奏家,被人称为“最优美的次中音”,他的演奏优雅恬静,充满着和谐和浪漫气息。

斯坦 · 盖茨,1927年出生于费城。他在40年代曾经在一些大乐队中演奏,其中包括和斯坦 · 肯顿(Stan Kenton)的合作。1947年,他加入了伍迪 · 赫尔曼(Woody Herman)的乐队,经过几年的磨练,他在50年代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乐队领导者。

50年代初,他开始形成了独特的音乐个性、慵懒而高贵的演奏风格,成为冷爵士的代表人物,如《那里有一家小旅馆(There's A Small Hotel)》、《我的旧情人(My Old FIame)》等作品均体现出了冷爵士的风格。50年代末,他已成为西海岸一带最有影响的爵士乐手之一。

60年代,他又推动了波萨诺瓦(Bossa Nova)潮流。1962年,他和吉他手查理 · 伯德(Charlie Byrd)录制了一张名为《爵士桑巴(Jazz Samba)》的专辑,最早将波萨诺瓦带到了美国;1963年,他又和来自巴西的吉他手乔安 · 吉尔巴托(Joao Gilbeno)、钢琴手安东尼奥 · 卡洛斯 · 乔宾(Antonio Carlos Jobim)录制了专辑《盖茨 / 吉尔巴托》(Getz Gilbeno),使波萨诺瓦在美国造成了广泛影响,从而在美国和欧洲等地掀起了一阵“波萨诺瓦浪潮”,他再次成为波萨诺瓦的重要代表人物。

1960年代后期,他又回到了纯爵士风格上,但是风格却有了很大变化,开始体现出后博普的特征,和早期的冷爵士风格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此后他一直活跃于爵士乐坛,直到1991年去世。

他的代表专辑有《斯坦 · 盖茨五重奏(Stan Getz Quintets)》、《集中的斯坦 · 盖茨(Focus On stan Getz)》、《爵士桑巴》、《盖茨 / 吉尔巴托》等。

此外,其他冷爵士代表人物还有:

吉尔 · 伊文斯
GilEvans,1912 - 1988
钢琴、作曲、编曲、指挥
录音期间:1941 -

盖瑞 · 穆里根
Gerry Mulligan,1927 -
低音萨克斯、高音萨克斯、单簧管、作曲
录音期间:1948 -

戴夫 · 布鲁贝克
Dave Bmbeck,1920 -
钢琴、作曲
录音期间:1948 -

切特 · 贝 克
Chet Baker,1938 - 1988
小号、演唱
录音期间:20世纪50 - 80年代###5. 硬博普(Hardbop)

硬博普盛行于1950年代,主要以黑人乐师为主,它是比博普的延续,同时也是对柔和的冷爵士的对抗。

1950年代中期,冷爵士已发展成爵士乐的主流,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冷静和放松,因此,在美国东海岸的纽约等地,一批不太热衷冷爵士的乐手们掀起了一阵“回归比博普”的热潮,以此来抗衡冷爵士的软弱无力。在音乐上,他们主要吸取了福音歌(Gospel)、节奏布鲁斯(Rhythm & Blues)和索尔音乐(Soul)等当时十分盛行的黑人音乐风格,强调黑人音乐中激烈的一面。由这批音乐家创造的风格,被称为硬博普,由于硬博普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东海岸,因此又称“东海岸爵士(East Coast Jazz)。

从音乐风格上看,硬博普实际上就是比博普的延续,它的音乐特征基本上和比博普相同,唯一的区别可能就在于硬博普比比博普显得更加狂放和激烈,更加追求黑人音乐的本质,更加强调音乐的持续推动性,有时还经常采用小号与萨克斯齐奏同一个旋律,突出激昂、热烈的音乐特征。

在硬博普领域,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是阿特 · 布雷基(Art Blakey)和索尼 · 罗林斯(Sonny Rollins)。

阿特 · 布雷基,1919年出生于宾夕法厄亚州的匹兹堡,家境贫寒,从小就在酒吧里弹钢琴谋生,是比博普问硬博普转变的主要代表人物。在这个转变过程中,鼓在乐队中的位置被突出,开始和其他主要乐器并列,阿特 · 布雷基就是一位大师级的鼓手,他的爵士鼓演奏节奏复杂,但又十分有序;节奏强劲,但又能和其他乐手良好合作。除担当鼓手之外,他还领导了一个叫作 “ 爵士使者(Jazz Messengers)” 的乐队曾经在爵士乐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1940年代初,他召集了一批乐手组成乐队来到了纽约,大家推选他当乐队领队,由他用钢琴演奏来指挥乐队。后来乐队来了两位新乐手,在合作中发现了原来布雷基不识谱,因此大家提出意见让他选择,要不退出乐队,要不就去打鼓,无奈之下布雷基只好选择了鼓手的位置,一位爵士鼓大师就这么阴差阳错地诞生了。

40年代,他曾和摇摆乐队、比博普乐于有过合作,还去过非洲学习黑人打击乐。50年代中期,他的事业进入高峰。1955年他和贺瑞斯 · 希尔弗(Horace Silver)一起组建了“爵士使者”乐队,布雷基将比博普和非洲打击乐、布鲁斯等风格相结合,形成了硬博普风格。在五六十年代,他们为“蓝音(Blue Note)”唱片公司录制了大量唱片,均成为硬博普的经典之作。与此同时,布雷基也为爵士乐坛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乐手,其中著名的小号手克利福德 · 布朗(Clifford Brown)、次中音萨克斯手韦恩 · 肖特(Wayne Shorter)都曾参加过他的乐队。

布雷基自1940年代以来,一直活跃于爵士乐坛,直到80年代。60年代后期开始,他得了耳疾,1970年代他的耳朵几乎听不见声音,但是他还是凭着高超的技艺和良好的音乐感觉继续活跃于乐坛。1990年因病去世。

他和 “ 爵士使者 ” 乐队的代表专辑有《典礼 / 爵士使者(Ritual)》、《比尔黑纳 — 继续差使(Buhaina — The Continuing Message)》、《呼啸(Moanin')》、《三只盲鼠(Three Blind Mice)》、《吉卜赛民谣(Gypsy Folk TaIes)》、《三大要点(Keystone Three)》等。


索尼 · 罗林斯,著名次中音萨克斯演奏家、作曲家。作为硬博普的代表人物,他继承了查理 · 帕克的风格,但是比帕克显得更加的充满激情。

索尼 · 罗林斯,1929年出生于纽约。40年代末他开始和阿特 · 布雷基、巴德 · 鲍威尔(Bud Powell)、迈尔斯 · 戴维斯等大师级乐手合作。1955年,他加入了布朗 — 罗奇(Clifford Brown-Max Roach)五重奏,受到他们的影响,罗林斯开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硬博普风格,节奏、和声都变得越来越复杂,演奏速度也变得越来越快。1957年,他退出了五重奏,开始了自己的演奏生涯,并录制了一张代表专辑《走出西部(Way Out West)》。1959年,罗林斯宣布退出乐坛,两年后又重返乐坛。1966年他在“推动力(lmpulse)”唱片公司推出了一张自由爵士唱片《逐渐恶化的东百老汇(East Broadway Run Down)》,开始探寻起了“调式爵士(Modal Jazz)‘。1968年,他再次宣布退出乐坛,不过没过几年又于1971年再度复出。此后他一直活跃于爵士乐坛。

他的代表作品有《我是一个母牛老手(l'm An Old Cow Hand)》、《托马斯(St.Thomas)》、《忧郁的七天(Blue Seven)》、《吹奏声(Toot Toot Tootsie)》、《人造奶酪(OleO)、《三条短消息(Three Little Words)》等。

此外,其他硬博普代表人物还有

贺瑞斯 · 希尔弗
Horace Silver,1928 -
钢琴、作曲
录音期间:1950 -

加农炮 · 艾德利
Cannonball Adderley,1928 - 1975
中音、高音、次中音萨克斯、小号、单簧管、长笛、作曲
录音期间:1955 - 1975

索尼 · 斯蒂特
Sonny Stitt,1924 - 1982
中音、低音、次中音萨克斯
录音期间:1944 - 1981

查尔斯 · 明戈斯
Charles Mingus,1922 - 1979
贝司、大提琴、作曲
录音期间:1943 - 1978###6. 自由爵士(Free Jazz)

自由爵士是1960年代兴起的一种反和声、反调性、反准则、反美学的反传统爵士乐,是爵士乐即兴理念的扩大体现。

在1950年代的冷爵士中,人们经历了太多的节制,结构的对称、声部的呼应。对于很多年轻乐手来说,他们感觉到爵士乐已深受古典音乐的影响,到了一个山穷水尽的地步。因此,他们对爵士乐提出了新的挑战,旨在打破以往爵士乐的条条框框。

1959年,一位名叫奥内特 · 科尔曼(Omette Coleman)的黑人萨克斯手采到了纽约,他声称自己的演奏完全摆脱了传统的音乐标准,摆脱了旋律、和声和拍子的束缚,是集中体现无政府主义和虚无主义美学的音乐。在当时他的演奏受到了传统爵士乐手的攻击,但是也得到了不少年轻黑人乐手的支持,这种新的爵士风格被称为“我们自已的东西”。

1960年,科尔曼邀请了八位乐师在纽约录制了一张名为《自由爵士(FreeJazz)》的专辑,他们连续演奏了38分钟,录音之前,他们从没进行过排练,不知道演奏什么,也不知道怎么演奏。科尔曼将乐队分成两组,一组是:科尔曼(萨克斯)、唐 · 切瑞(Dan Cherry,小号)、斯科特 · 拉法罗(Scott Lafaro,低音提琴)、比利 · 希金斯(Billy Higgins,鼓);另一组是:埃里克 · 杜菲(Eric Dolphy,低音单簧管)、弗雷德 · 哈帕德(Freddie Hubbard,小号)、查理 · 哈登(CharIie Haden,低音提琴)、埃德 · 布莱克威尔(Ed Blackwell,鼓),他的想法就是让大家进行完全即兴的演奏,演奏中可以忽略掉所有的传统音乐准则。这张专辑为自由爵十打开了新局面。从此,爵士乐的演奏概念得到了进一步扩展。

科尔曼在使爵士乐变得完全自由的同时,也使爵士乐于的即兴受到了束缚。因为,在没有标准的合奏中,每位乐手只有通过对其他乐手的关注和理解才能使自己的演奏和他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其实它是进一步加强了即兴时乐手间的合作意识。因此,确切地说科尔曼的即兴理念不是缺乏标准,而是给爵士乐带来了新的标准。

从音乐上看,自由爵士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a. 在调性方面,采用自由调性。

b. 打破音乐结构的对称性和音乐进行W方向性,在音乐中引进意外因素。

c. 扩展了爵士乐的乐音概念,在音乐中引进不和谐的噪音。

尽管自由爵士的新标准使很多人感到十分费解,但是在爵士乐的发展历程中,它却具有一定的意义。首先,自由爵士扩展了爵士乐的表现手法,使它不再局限于和声、调性这些固有的音乐标准中;其次,对听众的听觉敏锐度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拓展了爵士乐的视听空间。

在自由爵士的发展过程中,奥内特 · 科尔曼(Ornette Colemm)和约翰 · 科尔特兰(John Coltrane,次中音萨克斯)做出了重要贡献。

奥内特 · 科尔曼,著名爵士萨克斯演奏家。他打破了传统爵士乐的束缚,建立了爵士乐的新标准,开创了自由爵士的先河。

奥内特 · 科尔曼,1930年出生于德克萨斯州。M福特沃思堡。少年时他主要演奏节奏布鲁斯,以吹奏中音萨克斯为主。50年代初,他移居到了洛杉矶,在那里他开始接触到爵士乐。1958年,他曾录制过两张唱片,开始受到一些人的关注。

1959 - 1961年间,他录制了一系列经典作乱其中最有影响的是1960年录制的《自由爵士》,开创了自由爵士的先河。1963 - 1964年,他为了研究小号和小提琴演奏,毅然退出了爵士乐坛。1965年复出后,开始演奏这两件乐器,并赴欧洲巡演。与此同时,他还继续进行着他的音乐探索,录制了一些无调性作品。70年代,又是他的一个事业高峰,他扩展了乐队编制,并取名为“黄金时段(Prime Time)”,此后一直继续活跃于爵士乐坛。

他的代表专辑有《改变世纪(Change Of The Century)》、《这是我们的音乐(This Is Our Music)》、《自由爵士》、《科幻小说(Science Fiction)》、《X歌曲(Song X)》等。


约翰 · 科尔特兰是1960年代最有影响的爵士音乐家之一,他是一位中音萨克斯演奏家,他那怒吼般的萨克斯演奏,让人一听便能识别。

约翰 · 科尔特兰,1926年出生于北卡罗莱纳州的哈姆雷特。早期,他的演奏风格主要以节奏布鲁斯为主,四五十年代,他和迪齐 · 吉列斯匹、约翰尼 · 霍杰斯(Johnny Hodgers)等著名乐手一起合作,演奏日益成熟。

1955年,他加入了迈尔斯 · 戴维斯的五重奏,并录制了一批优秀的作品,如 《第四(Four)》、《特雷的布鲁斯(Trme's Blues)》等。此后,他一度离合作。和特洛纽斯 · 蒙克合作。后来他又回到了戴维斯的乐队,两人开始有了更多的共识,并一起研究自由爵士的即兴规则。在此期间,和戴维斯共同录制的《完全布鲁斯》、《如此要素》等作品成为“调式爵士(Modal Jazz)”的重要代表。1957年,他染上了毒瘾,戴维斯解雇了他;1958年,他戒除了毒瘾,重返戴维斯的乐队,并在此时显示出了他的演奏实力。

1960年代初,他开始领导启己的乐队,并以自己的名义录制唱片,他那反传统意识的展露,使其成为自由爵士的重要实行者。1965年,他又开始进行新的尝试,他据弃了调性、和声,强调音响效果,加入大量管乐器,采取完全自由的即兴演奏,专辑《升天(Ascension)》就是该风格的重要体现。

1960年代中期以后,他的健康开始下降,因此他开始素食、打坐,生活十分的质朴。于是,他的音乐又转向了宗教领域,录制了一些比较严肃的作品。1967年7月17日,科尔特兰因肝癌在纽约去世。

他的代表专辑有《大步(Giant Steps)》、《科尔特兰爵士(Coltrane Jazz)》、《怨恨(Cresent)》、《升天(Ascension)》、《至高无上的爱(A Love Supereme)》等。

此外,自由爵士的代表人物还有

埃里克 · 杜菲
Eric Dolphy,1928 - 1964
中音萨克斯、单簧管 、长笛
录音期间:1958 - 1964

塞西尔 · 泰勒
Cecil Taylor,1933 -
钢琴、作曲
录音期间:1956 -

埃尔伯特 · 艾勒
Albert Ayler,1936 - 1970
中音、次中音、高音萨克斯、风笛
录音期间:1962 - 1970### 7. 融合爵士(Fusion Jazz)

融合爵士是1970年代兴起的一种 “ 电声爵士乐 ”,它是爵士乐、摇滚氏节奏布鲁斯、索尔音乐、“放克”音乐、世界音乐(World Music)以及主流流行音乐等多元风格相结合的产物。

1960年代末,自由爵士的极度自由使爵士乐失去了更多的听众,加上1967年约翰 · 科尔特兰的去世,1970年埃尔伯特 · 艾勒(Albert Ayler)的去世,自由爵士的发展基本上已经步入了死胡同。然而,在1960年代的美国,摇滚乐己经成了流行音乐的主流,黑人索尔音乐和“放克”也发展到了鼎盛时期,1960年代的流行乐坛基本上被“披头士”、鲍勃 · 迪伦(Bob Dylan)、吉米 · 亨德里克斯 (Jimi Hendrix)以及詹姆斯 · 布朗(James Brown)等人和乐队所主宰。爵士乐似乎开始步入了绝境,和主流音乐离得越来越远。在这样的背景下,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爵士乐开始将触角伸到了摇滚乐、索尔音乐和“放克”等音乐领域,从而出现了一种交叉风格的融合爵士。

融合爵士的兴起主要是从迈尔斯 · 戴维斯的两张专辑开始的。1969年初,戴维斯推出了一张带有摇滚色彩的专辑《以沉默的方式(ln A Silent Way)》,这张专辑的发行标志着戴维斯的风格开始出现转型,也预示了融合爵士时代的到来。专辑中戴维斯吹奏小号,并启用了一批新倔起的爵士乐手,如韦恩 · 肖特(Wayne Shorter,次中音萨克斯)、约翰 · 麦克劳林(John McLaughlin,电吉他)、托尼 · 威廉姆斯(Tony Williams,鼓手)、乔 · 扎温努尔(Joe Zawinul,电钢琴、电子管风琴)、奇克 · 科瑞阿(Chick Corea,电钢琴)、赫比 · 汉恩考克(电钢琴)、戴夫 · 霍兰(Dave Holland,电贝司)。专辑中电钢琴的成分很重,加上电吉他和电贝目的音效,使其体现出了与以往爵士乐完全不同的面貌。另干张专辑是同年继《以沉默的方式》之后推出的双唱片专辑 《泼妇酿酒(Bltches Brew)。在专辑中,戴维斯采用了六位电钢琴丰和四位打击乐手,音乐元素更是从上一张专辑的摇滚乐延伸至乡村音乐(Country Music)、民谣、非洲音乐以及印度音乐,使其融合的概念得到了进一步扩展。

受到戴维斯的启发,其他爵士乐手开始纷纷效仿,使融合爵士的阵容逐渐扩大,从而使原来不太喜欢爵士乐的年轻一代也开始慢慢地爱上了爵士乐,但是,在传统爵士界,戴维斯的做法也受到了一定的抨击。他们认为迈尔斯 · 戴维斯的做法主要是为了赢得观众和获取利益,是出于商业考虑。使爵士乐步入了纯商业化的领域。但是也有人认为,戴维斯的做法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一种创举,从某种角度来看,是迈尔斯 · 戴维斯挽救了那个时期的爵士乐,他赋予了爵士乐新的生机,为濒临绝境的爵士乐开拓了一个新的空间。

融合爵士从演奏概念上看,主要是以爵士乐的即兴为基础;从节奏形态上看,它吸取了摇滚乐的特征,突出反拍的重音,经常突出鼓和贝司的力度,制造出奔腾不息的节奏律动;从乐队编制上看,它打破了以往爵士乐一贯以原声乐器为主的局面,开始大量运用电声乐器和电子乐器,如电贝司代替了低音提琴、电子合成器代替了原声钢琴、电吉他开始广泛使用效果器等 从整体来看,融合爵士为了迎合新一代听众的口味,变得更加现代化和商业化,同时也多了几分流行的味道。因此,融合爵士不但为步入绝境的爵士乐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同时也开创了电声爵士乐的先河。

在融合爵士的形成过程中,除了迈尔斯 · 戴维斯的主要贡献之外,赫比 · 汉恩考克和奇克 · 科瑞阿也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赫比 · 汉恩考克,爵士钢琴演奏家,作曲家,他是1970年代最受欢迎的爵士音乐家之一,几乎演奏过每一种爵士乐风格,特别是对融合爵士的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赫比 · 汉恩考克,1940年出生于芝加哥,七岁开始学习钢琴;十一岁时便与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十六岁成为“蓝音”唱片公司的主要钢琴手。60年代初,他便录制了一系列受硬博普影响的专辑,如 《起飞(Takin' Off)》、《少女旅行记(Maiden Voyage)》、《像孩子般说话(Speak Like A Child)》等。60年代中期,他加入了迈尔斯 · 戴维斯的乐队,参加了融合爵士开创性活动,1969年他参与了戴维斯的专辑《以沉默的方式(ln A Silent Way)》的录音,展现了在电钢琴方面的才华。

此后,他离开了戴维斯的乐队,组建了自己的“六分仪”乐队(Sextant),并录制了《姆文迪什(Mwandishi)》等专辑。1973年,他解散了“六分仪”乐队,又组建了“猎头族”乐队 (Headhunters),并推出同名专辑《猎头族》,开创了爵士放克(Jazz Funk)新潮流,他借鉴了放克中的“切音”技巧来增强音乐的节奏感。80年代,他又将目光瞄向了Hip-Hop,将其引入自己的音乐中,为酸爵士(Acid JaZz)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的代表专辑有《横越(Crossings)》、《猎头族(Headhunters)》、《VOSP五重奏(VOSP The Quintet)》、《肥胖的艾伯特(Fat Albert Rotunda)》等。


奇克 · 科瑞阿,1970年代最有影响的爵士钢琴家之一,他在音乐生涯中一直尝试着新的探索和融合,从硬博普到融合爵士、拉丁爵士再到古典音乐,特别是对于融合爵士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奇克 · 科瑞阿,1941年出生于马萨诸塞州切尔西,六岁开始学习钢琴,从小受至u古典音乐的 熏陶。1962年,科瑞阿开始了他的爵士生涯;1967年,他加入斯坦 · 盖茨的乐队,进行了短期的合作。1968 - 1970年,他在迈尔斯 · 戴维斯的乐队演奏,参与了融合爵士的兴起过程,和戴维斯一起录制了《以沉默的方式(ln A Silent Way)》。1971年,他再次和斯坦 · 盖茨合作,开始介入拉丁爵士的探索。不久,他又组建了自已的“回到永恒”乐队(Retumm To Forever),此时他的演奏又受到波萨诺瓦的抑向,他将强劲的摇滚节奏和波萨诺瓦慵懒惬意的特色结合在一起,录制了很多作品。与此同时,他还致力于将现代音乐和传统爵士相结合,发表了一系列著名的前卫爵士专辑,如 《钢琴即兴曲(Piano Improvisations)》、《ARC》等。 从70年代中期开始,他对爵士乐电声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的代表专辑有《内心世界(Inner Space)》、《春之歌(The Song Of Sp「hng)》、《钢琴即兴曲》、《ARC》、《如诉如泣般的歌唱(Now He Sings Now He Sobs)》、《巴黎音乐会(PahhSConcenn)》、《沉默的水晶(Crystal Silence)》等。

此外,其他融合爵士的代表人物还有

韦恩 · 肖特(Wayne Shorter,1933 -,次中音萨克斯)、约翰 · 麦克拉夫林(John McLaughlin,1942 -,吉他)、乔 · 扎温努尔(Joe Zawinul,管风琴)、托尼 · 威廉姆斯(Tony Williams,鼓)、“ 天气预报 ” 乐队(Weather Report)、鲍勃 · 詹姆斯(Bob James,钢琴)和 “ 四重奏 ” 乐队(Fourplay)等。###8. 酸爵士(Acid Jazz)

酸爵士是1980年代末兴起的一种融合性爵士舞曲,它是爵士乐和嘻哈乐(Hip - Hop)的融合,同时它还吸取了House舞曲、索尔和 “ 放克 ” 等多种音乐元素。“ 放克 ” 是它常用的音乐根基,也经常运用说唱(Rap)来表现音乐的主题,同时它还具有一些迷幻的特征。

最初,酸爵士出现于英国。80年代中期,英国的一名DJ吉尔斯 · 彼得森(Giles Peterson)在伦敦开设了一个叫做 “ 星期一特别舞会 ” 的酒吧,他以爵士舞曲招律顾客,到了1988年,该酒吧成了全社会的焦点。在此期间,彼得森将大量的Hip-Hop引进爵士乐中,为酸爵士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后来彼得森的举动影响了芝加哥的很多DJ,他们也开始尝试各种爵士舞曲的创新,一时间,爵士舞曲成了很多年轻人的新宠。受到芝加哥同仁的反作用,彼得森开了一家专门录制爵士舞曲的唱片公司,起名“Acid Jazz”。从此一种新的爵士流派 —— 酸爵士诞生。

酸爵士的音乐制作手段经常用到采样的手法。他们从传统的爵士作品中截取出一个片断,然后再利用高科技的编曲手段,将其融入到新的音乐中;或是在传统爵士作品的基础上(采用原声演奏或演唱)重新配置新的节奏和背景。如1993年 “ US3 ” 乐队的专辑《传递火炬(Hand On The Torch)》就典型地运用了这些手法,并在排行榜上获得了很好的成绩。

酸爵士兴起之后,不仅受到了年轻听众的喜爱,同时也引来了很多著名爵士乐手的关注。其中赫比 · 汉恩考克(钢琴)、阿特 · 布雷基(鼓)、罗伊 · 埃尔斯(Roy Ayers,颤音琴)等人,在自已的音乐中不同程度地体现出了酸爵士的倾向。1990年代,酸爵士开始风行欧美,受到了全球听众的关注。

酸爵士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吉尔斯 · 彼得森、“ US3 ” 乐队、罗伊 · 埃尔斯等。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爵士,乐的,发展,和,演变,爵士,乐的,发展,和,"音乐乐理基础声乐器乐编曲歌唱混音教材教程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kuyinyue.com/a/6481563fa2c2e28220062ce6.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