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黑胶去寻根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听着黑胶去寻根的相关文章:听着黑胶去寻根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上海搞了一个声势很大的“首届黑胶文化节”,华亭宾馆内连续3天设60余店位,有名人出席,香港台湾都有人扛着黑胶来卖。可结果似乎不太好,客人比较少。我是被朋友叫去看热闹的...
听着黑胶去寻根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上海搞了一个声势很大的“首届黑胶文化节”,华亭宾馆内连续3天设60余店位,有名人出席,香港台湾都有人扛着黑胶来卖。可结果似乎不太好,客人比较少。我是被朋友叫去看热闹的,进门发现无热闹景象可看,转了不到十分钟,还来不及见到一些老熟人,就被一个紧张的电话搞到别处去了。
这次报纸上发的宣传稿,写得好有进步,抓的主要角度是回顾“黑胶文化”,就是怀旧,鼓动的是“音响文化溯源”。但参展商家似乎没有领会这条,转了十分钟,就听到不少商家仍在鼓噪黑胶的音质胜过数码录音。这么说在商业推动上其实是条死路,事实上黑胶的音质整体上完全不能与当今出版级的数码录音制品匹敌,与事实过不去是不明智的。
这使我想起杨震先生跟我说过的一些事,他说CD唱片的诞生本来就是冲着黑胶的短板去的,“音乐皇帝”卡拉扬是推动CD唱片从无到有的功臣,说黑胶的音质胜过CD,如果被卡拉扬的在天之灵听到,肯定要想办法混到人间来理论一番。
杨震何许人也?广州星海音乐厅首席录音师,中国传媒大学(原北广)录音工程专业首届毕业生,星海音乐厅开创元老。今年夏天与杨震先生在广州二沙岛见面时,他的第一个话题就是黑胶,他指黑胶唱片根本不可能在技术意义上“复辟”,音乐录音中场面最大、频响最宽、动态最大的就是交响乐,当年卡拉扬对黑胶在表现交响乐的性能方面很不满意,想开发一种全新形式的唱片,全面克服黑胶的这些缺陷,并且要能够以一张唱片播完一部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约65分钟)。这个想法得到了飞利浦公司的支持,并以当时的数码音频技术加以解决。在CD唱片问世的1980年代前叶,世界上大多数人还没有见过电脑,生活中还很少有数码技术的参与,但CD作为一种完整的录音出版物已经走进了大众生活,这种超前发展,和卡拉扬的眼光和智慧不无关系。
杨震
杨震
杨震先生更认为,符合技术规范的CD唱片,在整体音质上已经完全超越黑胶,事情出在国内的CD唱片市场是以廉价盗版碟起家的,盗版碟的音质被很多不清楚的人认为就是CD的音质,是开头开坏了。至于现在有人提黑胶的小提琴松香味啊,帕瓦罗蒂的口唇爆破味啊,这些音色上的细腻展现,现在更高精度的DVD音频唱片和DSD数码音频都很好地解决了,实际上现在数码音频的高端格式,已经超越了音乐录音的需要,杨震先生似乎认为24比特的记录位数,96K的取样率就完全足够了,再高也就这样了。
道别杨震先生,我回家翻箱倒柜地找书,想得到理论依据。翻到了,中国唱片厂高级工程师李宝善先生1982年5月出版了《立体声应用技术》一书,在书中80几页的地方例举一种“世界上极高质量”的黑胶唱机,是奥地利AKG生产的,列出播放时其声道分离度为25dB,信噪比45dB,动态范围为40dB,频响范围为10-20KHz,1KHz的三次谐波失真为1%。我们再来看卡拉扬时代瑞士生产的一种“极高质量”的CD唱机播放技术指标,除频响范围与黑胶基本一致外,信噪比和动态范围都优于90dB,1KHz三次谐波失真小于0.01%,立体声分离度优于85dB。很重要的一点是,整张黑胶唱片在放唱时受循迹角度误差的限制,只有前面一半音质是符合标准的,越往里走失真越大,万元以内的黑胶唱机,在放唱结束时,循迹失真度会增大到20%,甚至更高。直线循迹黑胶唱机虽没有这种问题,但优质机的价格极其昂贵。
称黑胶的音质优于CD,在技术指标上完全没有根据,在听感上也无法感受,但如果要昧着良心说话,那就没办法了。所以此次“上海黑胶文化节”主打文化寻根的旗帜是完全正确的。不过,文化寻根这种情绪属于极少一部分人,“文化节”则属于大众,这里面有矛盾的地方,不如以后宣传成玩黑胶和斗蟋蟀一样是一种生活俗趣,可能响应的人还多一些呢。本主题由 酷音悦 于 17:15 移动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听着,黑胶,去,寻根,听着,黑胶,去,寻根,刚,"音乐乐理基础声乐器乐编曲歌唱混音教材教程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kuyinyue.com/a/64990d05512a52093b08bab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