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爱唱《杜鹃花》的乔治·何克

作者:酷音悦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573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怀念爱唱《杜鹃花》的乔治·何克的相关文章:如果他还健在,也该是百岁老人了。7月22日下午,我抽空去了一次川口,去了山丹培黎工艺学校农场的遗址,看夕阳下小山包上的断壁残垣和他对面的山丘。我问过几位牧羊人,都说不上对面山丘的名字。我是在2023年...

如果他还健在,也该是百岁老人了。7月22日下午,我抽空去了一次川口,去了山丹培黎工艺学校农场的遗址,看夕阳下小山包上的断壁残垣和他对面的山丘。我问过几位牧羊人,都说不上对面山丘的名字。我是在2023年第二次去甘肃省档案馆查阅资料,发现在培黎工艺学校的资料中有一张地图,把这个山丘标注为何克山,可惜当时只准许复制文字资料,所有打印的图片资料一律扣留。后来我又去了张掖市档案馆和武威市档案馆,均未找到相关资料。后来咨询老校友得知,是何克去世后,为了纪念何克校长,大家都把那个山丘称作何克山。把绘入地图中的山称作何克山他也是第一次知道,那应该是测绘组师生的杰作。

这些年来,为了纪念和缅怀长眠在山丹的两位国际友人,历届政府在不断修缮艾黎与何克陵园、培黎图书馆、雷台故居的同时,还命名了艾黎大道和何克路来纪念他们。实际上早在70多年前,培校师生就有了这样的举措,只是未能通过官方渠道正式固定下来。

相对于路易·艾黎,乔治·何克在中国短暂的几年时间,能留下来的资料很少,尤其是图片资料我们见到的并不多。我们山丹艾黎纪念馆中只有一只展柜中陈列了有关何克的三件物品:2023年宝鸡学者出访时收集到的乔治·何克的出生证明影印件、路易·艾黎写的《从牛津到山丹》、乔治·何克的《我看到了一个新的中国》,这是对这位异域才俊最完整的介绍了。1945年的7月22日,一个灿烂的生命永远长眠在了山丹大地,这里距离他出生的故乡,英国伦敦哈本登已是万里之遥。培校师生为他竖了一块墓碑,刻上了英国诗人朱立安·格伦菲尔的诗句,对他做了诗意的评价。这位诗人比何克要年长一些,也有过在中国生活的经历,回国之后参军上了战场,写下了那首《投入战斗》。之后的每年7月22日,培校师生们都要去何克的墓前缅怀和纪念。7月22日成了培校师生们约定俗成的假日。艾黎在《自传》中这样写道,学生们开展游艺活动,在河里游泳度过愉快的一天,作为一位杰出的校长和革命工作者,何克一直在鼓舞着孩子们。后来的培黎学校,还把7月22日定成了校庆的日子,这是很有意义的。

今年,由于疫情,培黎职业学院和培黎学校的师生早已放假,我没有看到学校里举办纪念何克的活动信息,只看到网络上微信群中的老校友和个别学者零星的纪念方式。一如我一样,一个人来到来川口,在被标为何克山的地方凭吊英年早逝的乔治·何克。没有鲜花,我用手机给他播放了一曲《杜鹃花》。据老校友聂广涛介绍,何克最爱唱《杜鹃花》,艾黎爱听山丹民间小调《拉骆驼》。《杜鹃花》是上世纪40年代广为流传的一首抗战抒情歌曲,歌曲描述了抗战时期一对相恋的青年男女,谈情不忘家国,姑娘要情郎在前方打胜仗,并等他凯旋归来之日,把杜鹃花插在他的胸前,可最终姑娘期盼的情郎却永远地留在了烽火硝烟战场上。歌词是当时中山大学文学院哲学系大四学生方健鹏的一首诗。他曾在1938年赴敌后开展抗战宣传。1941年春,这首诗被29岁的音乐家黄友棣谱曲并在学校传唱。歌曲迅速流行,成了大后方青年学子最爱唱的一首歌。这一年,年仅26岁的何克已经任工合西北办事处的秘书近三年了。他那十二份的工作热情,催动他全身心地投入了工合工作。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国工合视察员。2月份,他去洛阳视察晋东南工合事务所;9月,参加在双石铺召开的西北工合大会。回到宝鸡,他一边工作,一边倾注大量心血整理自己的第一本著作,并取名为《黄河视察》。1942年3月,他被任命为双石铺培黎学校校长,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他的尽责与尽职赢得了师生的认可,也改变了学校的面貌,校园规模也进一步扩大。洛阳培校关闭后,留下来的一半学生也转移到了双石铺培黎学校。何克在课余时间与学生们一起游戏、唱歌。《杜鹃花》就是何克最爱唱的歌曲了。我揣测,一方面是歌曲的词曲作者都与何克年龄相仿,作品表达的情感引起了共鸣;另一方面,何克有过在抗战前线采访的生活经历,或许就听说过歌曲里的故事;第三是何克在工合任英文秘书时被称作最受欢迎的洋秘书,很受女孩子欣赏,不排除已有了爱情的萌动。吟唱《杜鹃花》就成了他感情含蓄的表达。

忙碌的日子里,时光飞快地过去了。转眼之间到了1944年6月,一个好消息漂洋过海而来,《黄河视察》被出版社改名为《我看到一个新的中国》,由小布朗公司出版。夏天的炎热很快消解了喜悦,一件不幸的事情不期而至。因拒绝10个年长的学生被征兵,何克被国民党当局拘捕。经艾黎设法营救,一周之后何克被释放。但学校与当地的矛盾已使迁校迫在眉睫。11月,学校决定分两批迁往远在千里之外的甘肃山丹。大约在1945年的1月20日,何克带领第二批学生和全部的家当开始了学校的战略转移。他们翻山越岭,历尽艰辛,在3月中旬到达山丹。从3月到5月,何克和孩子们都忙着整修学校。何克不知道的是,在英国他的家乡,59岁的工党合作派议员乔治·伍兹,被他的《我看到一个新中国》所吸引,不远万里从伦敦来到中国。也在这期间,专程到山丹考察了新的学校。我能想象到两位老乡在异国重逢之后的惊诧与喜悦。不幸的是乔治·伍兹离开不久,乔治·何克因一个意外永远地停止了他灿烂的生命,留在了异国他乡。

77年过去了,山川依旧,何克的容颜依旧,但他的事迹已被中英两国的人们不断传诵,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我相信,随着跨越国界的交流,他最爱唱的《杜鹃花》优美的旋律,也会在他英国的母校响起。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怀念爱唱《杜鹃花》的乔治·何克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kuyinyue.com/a/649bb1e7cb0724cb1c03b0d4.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