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创作[词,曲结构]切莫忽视汉语语调和声韵-蒋

作者:酷音悦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538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歌曲创作[词,曲结构]切莫忽视汉语语调和声韵-蒋的相关文章:许久之前,我国已故著名语言文学家,戏剧家汪曾祺先生,在<<文艺报>>上刊发一篇短文.开头便指责起歌唱家蒋大为,文中说道:蒋大为首唱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可是我却认为他一开始便断...

  许久之前,我国已故著名语言文学家,戏剧家汪曾祺先生,在<<文艺报>>上刊发一篇短文.开头便指责起歌唱家蒋大为,文中说道:蒋大为首唱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可是我却认为他一开始便断错了语句---按照歌词的正常语调断句.应该唱成:"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才对!可是蒋大为却处理成:"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这样的断句处理,听起来让人感到十分别扭,他把桃花二字又唱得颇高,更使人觉得他唱出的是一个破句.实在另人费解!其实,汪曾祺先生是错怪了蒋大为,这个责任应当由作曲的同志来负.歌曲作品中当断不断,不当断而断的现象随处可见,在当今的歌曲创作中屡见不鲜!由此而产生的语言和曲调游离的效果,就使人听来很不是味儿!还有一些歌曲在语音的四声和韵调等方面,也常常出现,倒字,倒韵等等另人不解的的现象,也是歌曲创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汪曾祺先生也在文中特别提到:在这些方面也有不少优秀的作曲家在他们的作品中作出了很好的探索和成功的尝试,并且解决的很好.比如:王洛宾,冼星海,赵元任等著名的作曲大家.王洛宾老人一生改编,填词谱写出数量众多,丰富多彩又撩心动情的西部"王版歌曲".正是由于王老有着多年丰厚的音乐文学和汉语字音底蕴,才使得那些流传甚广的所谓"王版歌曲"在词曲的结合上是那般恰到好处地完美和动听!


  例一,<<掀起你的盖头来>>掀起---你的,盖--头来/让我---看看你----的脸/你的,眉毛细----又长啊!/好像---天上的---弯,月,亮!/你的,眉毛细----又长啊!/好像---天上的----弯,月,亮.......例二,<<达板城的姑娘>>达板城的,石头----园又亮啊!/西瓜儿,大又甜-----呐!/哪里来的,姑娘---辫子,长啊!/两只眼睛----真,漂,亮!........例三,<<在那遥远的地方>>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了,她的,身旁/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这些歌曲在词曲的语调结合,特别是在断句,韵脚,四声等方面,真可谓匠心独具,无懈可击!"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许多优秀歌曲,也表现出其天才,出奇,独到的词曲结合能力,其中的断句,语势,四声和归韵等手法也是成功的典范.如他在<<黄河大合唱>>第一,二,三曲中那些近似于朗诵式的领唱,齐唱和独唱,实在是令人们过耳难忘.在独唱曲<<黄河颂>>中那诗情般的词句和曲调的结合,尤其体现出那激昂慷慨,起伏跌宕和许多呼唤,感叹式的歌,调都在他那天才式的断句和充分体现出东方汉语语调及声韵结合上的深厚功力.从而,使此曲堪称"东方民族音韵"的优秀经典代表之作.他的最为"点睛"和"出彩"的力作,要数:<<河边对口曲>>如:张---老三,我--问你?/你--的,家乡,在哪里?/我--的家,在山西/过--河还有,三--百里.在这一问一答的对唱中,词曲结合及对话断句清楚,明白.真是朗朗入耳!诸如此类的优秀经典歌曲,都是由于作曲家在谱曲的当儿,就已经十分重视歌词的语调,声韵;气口,断句的恰到好处地处理.在这中间,尤其应该提及的当首推我国著名的语言,声韵学家赵元任,刘半农二位先辈歌曲创作大家.他们的那首传世佳作<<教我如何不想她>>实在是众多歌曲中的标尺和典范!这首歌不论在字句,音韵和四声走势等的词曲结合上,真可谓"天衣无缝""完美无缺"般地精彩!使人们听了之后"如说如诉如咏如颂"字字句句流入人们的心底!可谓我国歌曲创作中词曲结合的经典范例!

  再如:我国当代优秀作曲家刘帜,施光南,士心等人的许多成功之作,也都分别体现出作曲者已经较为注重我国的汉语拼调和四声走势以及它们声韵特色的谱曲特点了.然而,在当今的不少歌曲作品中,确实还存在着一些绕口,别嘴,和倒字,违反韵脚等现象:例如:<<长江之歌>>原是先有曲子而后再填词的.首句:"你从雪---山,走---来......"由于此句中的"雪"字是处在最高音的位置,从而就使人们听起来在发音时是"上声"的"穴"[XUE],而不是"去声"的"雪".其后,还有一些断句不当和倒字反韵的地方;更为严重的是那首曾传唱一时的<<亚洲雄风>>.据说,也是先有曲而后才填词的.填词者更是忽略了断字和四声的要求,因而漏洞百出,错处不少.如:"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由于语句中的""山是高昂"四个字词的语速又高又快,使人们听起来就成了"丧失高额"的头了!又如结尾处的唱词是:"亚----洲,风乍起/亚--洲雄风,震天吼!"也正是因为"风乍起!"三个字的语速又高又快,竟然就有人听作为:"压住轰炸机----,压--住旋风整天吼!"了;昔日,曾经引为笑谈的一首歌唱大寨的"红歌曲"<<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歌词中曾经唱道:"山---上红旗展---,囤---里粮冒尖----"也是由于词曲结合上的倒字和倒韵,竟然被人们恶作剧式的听作为:"身---上混气颤----,兜----里两毛钱........"了.这样的诙谐调砍式的"旧歌新说",并非只是人们的主观意愿,也正是歌曲词意和词音的相似,才给了人们如此诸多苦涩的,灰色的幽默!


  在港台通俗流行歌曲中,类似此类断句不当,语速过密过快,上下词句粘连混淆,以及倒字倒韵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特别是曾经传唱一时的台湾"校园歌曲"中的快速词句不乏在青少年中屡屡脱口而出.一些荒唐,调砍现象更加严重,这里就不去一一列举了!看来,我们的歌曲作者确实应该认真负责地去思考,研究,探索和逐渐掌握,运用一些汉语语调和"四声","五音","十三轍"的知识了,这些应该被列为作词,作曲者的必要基本功!据此,便会杜绝再闹出一些不伦不类的荒唐笑话了!###“新米饭好吃田难种,鲜鱼汤好吃网难张……”南汇区祝桥镇81岁的退休教师叶竹青手拿自己编写的《祝桥民间文学选辑》,悠然吟诵着当地古老动听的民间歌谣。这本14万字的书是叶竹青为了抢救流传祝桥地区的优秀“土文化”,走街串巷精心编写而成。


  退休教师走街串巷



  店铺里、农舍旁,在南汇祝桥6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人们经常看到一位眉目慈祥的白发老人,在起劲地和大伙聊天。在拉家常的过程中,让老人感兴趣的是当地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学。去年,叶竹青参加了祝桥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发现祝桥民间流传的歌谣、故事等口头文学正面临着失传的窘境,他决定要尽快挖掘这些民间文学。


  叶竹青说,自己书中最得意的作品要属《阿姨接姐夫》。当时,他往返祝桥各个村庄,但没有一个人能完整吟诵。叶竹青遍访能唱零碎片段的老人,把他们所述内容组合起来,才基本恢复《阿姨接姐夫》的原貌。

  “三顾茅庐”挖“宝贝”

  一次下乡采风途中,叶竹青正在一个车铺修理自行车,偶闻一旁摆鱼摊的老农“咿咿呀呀”地吟唱歌谣,他立刻兴致勃勃地和老农攀谈起来。之后,叶竹青又3次登门拜访了老农,详细记录老农所唱民歌的歌词,从中挖掘整理了许多没有听到过的歌谣。真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每每说起这次意外收获,叶竹青就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民间文学跃然纸上

  经过采风,叶竹青收获了大量原始材料,为了让笔下的文字既保持鲜活的民间风味,又能让读者看得懂、读得顺,他反复推敲,有时因此废寝忘食。


  功夫不负有心人,原先只是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学,经由叶竹青的勤耕之笔跃然纸上,一本名为《祝桥民间文学选辑》的书,终于赶在全国文化遗产日之前诞生了。为让更多的民间文学成为纸上作品永久地保存,叶竹青对余下的材料再一次进行整理和补充,《祝桥民间文学选辑(续编)》又很快破茧而出。目前,叶竹青参与编写的《南汇区民间故事》也即将面世了。老人欣慰之余,不无遗憾地说:“当初只顾记录歌词而忽略了歌谱,随着一批说唱老人的离世,为文字谱曲的愿望将更加难以实现,书中作品不能重现原有声韵了。”

###第二讲:歌词与曲作的关系

歌词与音乐的关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词、曲关系,是歌曲创作中最先遇到的课题。歌曲这门艺术,是诗歌与音乐的结合,顾名思义,“歌”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这个“歌”,可以理解为能唱的诗歌。一首好的歌词无疑应是一首好的诗,它要有诗的意境,在艺术上应该有较高的品位。歌词还应有它自身的美,虽然很多歌词是专为谱曲而写的,但它绝不是音乐的附属品,在谱曲之前和离开音乐以后,都应有其独立的艺术价值,能给人们美的享受。因此,作曲者对于歌词切不可等闲视之,选好歌词,处理好词曲关系攸关重要。


  歌词本身还应具备歌唱性,如果歌词完全依赖于音乐的翅膀,那就把歌词的作用与品格降低了。歌词是歌曲创作的依托与基础,上面提到的那些对歌词作品的美学要求,不仅是歌词作者所孜孜追求的,也是我们歌曲作者选择歌词时应该考虑的。


  歌词本身应具备的歌唱性,是曲作者选择歌词十分重要的条件。好的歌词节奏鲜明,单调感人,上口顺耳,讲究声韵。虽然,这种歌唱性在尚未谱曲时,只是一种无声的歌唱,但当我们朗读时,内心会产生一种歌唱的要求。反之,如果朗读一首歌词时内心没歌唱的要求,这就很难引起作曲者的共鸣和创作欲望。当然,歌唱性不能只从节奏、声韵以及格律与句式等形式来考虑,更重要的是歌词内在歌唱性,也就是富有诗意及音乐感的内涵。歌词的内涵越丰富,越能启发作曲者激情奔泻的乐思。


  有人以为歌词必须是方整、押韵的。其实不然,在作曲的时候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歌词虽然外表很美,又有讲究的格律、声韵,但并不能引起我们的共鸣;而有的歌词虽然格律、声韵都很自由,犹如一首散文诗,但其内在的音乐感及歌唱性却能打动人心,激起强烈的创作欲望。因此,选择歌词时,必须注意其内在的音乐感和歌唱性。



  在这方面,有一批不同体裁、类型的歌曲佳作值得我们借鉴、参考。它们的歌词(节录)产和于不同年代,风格情调各异,却都拥有广大的听众。###找不到那“声韵谱曲学习资料”的网站了。
这些不错,将就着吧。###:: :: 学习再学习是很有必要的###我自己总结几句:

当‘歌词’不按‘声韵’的规律-----平仄,押韵------发展的时候,
‘谱曲’的就要用‘音符’的‘和声’规律来弥补了。

而现在的‘歌词’常常是不按照‘声韵’的规律的。

..........................
比如,某‘歌词’总是:
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

平仄平仄仄

平平平平仄
等等等等的‘重复上行’的。

那么在谱曲的时候就需要这样:
C D E F G
#G#F#E#D#C
#C#D#E#F#G

G F E D C
....................................................
简单的总结。我对这样的词也是很无奈的。###呵呵教授齐从容干脆把歌曲这个东东灭掉算了,###靠文章混饭吃的自然说得头头是道。
我没有那个能耐,总是总结不出个好论点来。

齐从容教授说的‘偏音’的问题。这是演唱的问题多一些。

谱曲的时候也得注意:越难唱的曲,演唱时‘偏音’也越严重。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歌曲,创作,词,曲,结构,切莫,忽视,汉,语语,"音乐乐理基础声乐器乐编曲歌唱混音教材教程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kuyinyue.com/a/64dd727b5d0da4f568097c57.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