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 关于在五声各调式上的写作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请教: 关于在五声各调式上的写作的相关文章:首先宏观的说,你的问题是世界性的问题,至少你希望由旋律配和声这样的先入为主的创作基调开始工作就已经注定是不可行的了。我不是大师,我只给出我的见解:1,压根就抛弃和声,从复调的角度去想办法2,借鉴和声结...
首先宏观的说,你的问题是世界性的问题,至少你希望由旋律配和声这样的先入为主的创作基调开始工作就已经注定是不可行的了。
我不是大师,我只给出我的见解:
1,压根就抛弃和声,从复调的角度去想办法
2,借鉴和声结构中的两端旋律线,进而得以体现调性特征。
3,内部的细致音程就依靠自己的音乐积累来不断进化了,一开始俗了也不怕,慢慢就好了。
然后再微观的说,由于五声调式本身不特别强调“导音”功能,所以东方音乐粗看上去就是一个句子“停哪都成”,很容易产生飘渺无形的感觉。而也同时造成五声调式里的“调性”概念往往并不向欧洲音乐里那么得主要。所以你不要以欧洲和声的角度去理解东方的音乐,就不会遇到你所说的写作问题了。
简单的方式:
1,首先就把五声音阶的可用音数量增加,将一般的三度叠置或者四度五度叠置的和声继续向下延伸,比如按三度叠置,c e g h dis fis,你可以看到在这样一个音列里至少已经存在两个调了,而如果将这六个音或全部或部分的做转位和做半音变化就又有无数种不同效果的和声出现。而如何保持“五声性”呢?,只需要不论是在哪种排列下,都尽可能让在一个音区之内的几个音,保持相对的纯洁就好了。
2,利用平行位移和摸进简单的串联游走在各种调性之间,这个可以借鉴巴赫和欣德米特的作品,他们都喜欢用比例相同的音组做摸进,这个比和声音乐为主时代将摸进限制在调性概念中的应用来得有趣的多,经常会出现比较预料之外的结果,距离再远的调性,只需一次平移,也许就完全解决问题了。比如1里提到的六个音组成的两个调,他们不仅可以在纵向上延展得出,横向上也只需要整体向下平移就可以了,而为了避免生硬的声部移动,转为和变化音就可以解决问题了。而就如我所说的那样,巴赫和欣德米特,都不是以旋律配和声这样的基础理念开始创作的。
3,注意东方音乐并不是以旋律作为美学基础的特点,很多人误认为东方音乐是由旋律组成的,其实这个是错误的概念。西方几百年古典音乐发展至今走的才是旋律至上的道路,试想下所有的欧洲严肃音乐中用到的曲式,哪个和旋律的前后发展没关系?无非是基本旋律主题,变奏,衍生,再现这样的模式。而东方音乐不是,东方音乐看起来声部不独立,但单一声部的音乐不一定就是主调音乐,相信大家都不会没听过巴赫的独奏乐器的作品吧,道理是一样的。东方音乐中的器乐往往表现力非常好,甚至经常可以有非常夸张的演奏法,声乐也如此,这就是为了在看似是单一的声部中处理多声部内容而应运而生的,比如戏曲里的唱,唱的时候按照语调的抑扬完全发出不同一的音色,以及唱加念白,唱和喊叫,模拟哭泣大笑的声音等等。所以欧洲音乐引入中国以后,都以为,我们有旋律,加上欧洲人的和声和逻辑,理应得出更好的音乐,可结果并不是这样。
东方音乐不需要欧洲体系下的和声,因为和声的关键在于“功能”性,“功能”性是只有在调性存在的时候才存在的.而东方音乐中的调性概念是个含糊的感念,就像是刚刚说的纵向音列中的前几个音一样,他有一个稳定的作用,但他并没有实际的功能和逻辑概念,因为逻辑是在前后很多的调彼此之间形成调性布局的时候才有的。而这一切理论,都压根和东方音乐不沾边。
可以听武满澈的“秋歌厅一具“,那才是东方音乐的典范,她不是叙事性的,而是观念性的。本主题由 酷音悦 于 0 18:06 移动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请教,关于,在,五声,各,调式,上,的,写作,首先,"音乐乐理基础声乐器乐编曲歌唱混音教材教程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kuyinyue.com/a/655d5ce4e4eedd7e2e064bc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