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大河的灵感!歌曲《我的祖国》是怎么创作出来的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一条大河的灵感!歌曲《我的祖国》是怎么创作出来的的相关文章:近日上线的红色经典电影《上甘岭》中有一首传唱不衰的主题曲《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每当我们耳畔响起这熟悉的旋律,心中都会油然生出感动和自豪,因为这条“大河”是家乡的河,是祖国母亲的河,更是一条英雄的河! 那这首歌曲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幕后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
近日上线的红色经典电影《上甘岭》中有一首传唱不衰的主题曲《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每当我们耳畔响起这熟悉的旋律,心中都会油然生出感动和自豪,因为这条“大河”是家乡的河,是祖国母亲的河,更是一条英雄的河!
那这首歌曲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幕后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
作曲家刘炽“否定”了最初的歌词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舵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没有一首电影插曲能像《我的祖国》这样拥有如此强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当年,电影《上甘岭》虽然已经完成摄制,但影片的插曲一直没有确定,这让导演沙蒙很是着急……他与几个同事一连几个晚上写了一首名为《我的祖国》的歌词:祖国啊,我的母亲!您的儿女,离开了您温暖的怀抱,战斗在朝鲜战场上。在我们的身后,有强大的祖国……
导演沙蒙
作曲家刘炽
沙蒙找到延安时的老战友、曾创作歌剧《白毛女》的作曲家刘炽,说:“这是我们为影片《上甘岭》写的歌词,你给谱个曲子吧。我希望这支歌随电影的上映传遍全国,而且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经久不衰。过了若干年,这电影不演了,只要唱起这支歌,就会联想起影片中动人的场面,就会怀念起那些可歌可泣的志愿军英雄们!”
但是刘炽看了歌词后却给沙蒙泼了一瓢凉水!刘炽的意思是这首歌的歌词立意虽然不错,但没有韵律,不但谱难写,而且即便是写出谱子来,也很难流行……最后,刘炽说:“我看这样吧,歌词我请乔羽来写。”
灵感来袭,乔羽想起长江两岸的稻花香
乔羽接手《上甘岭》插曲的歌词创作任务后,一开始很兴奋,可拿起笔来也有些犯难——这部影片是描写上甘岭战役的,按常理歌词应该写得雄壮些。但他觉得这样又像是缺少了什么。
乔羽创作歌词时遇到的难题,其实和导演沙蒙、编剧林杉当初所遇到的难题是一样的,都是觉得按常规创作缺了点什么,都是一时难以找到最合适的切入点和表现角度。
多年后,乔羽在谈到这首歌的创作时说:“当时我觉得电影《上甘岭》的歌词若要按战斗的调子写,就会有点‘靠',就像舞台演出,红色背景中演员着红装一样,颜色太靠,没有反差、对比,效果也出不来。”
苦思冥想之后,乔羽写出了第一稿,但很快就被自已否定了。转眼十来天过去了,依然没有写出满意的歌词。
正当他感到创作思维几乎枯竭、无比苦恼之时,突然有一天,长江两岸美丽的江南风光从记忆中“奔袭”而来——乔羽回忆说:“我忽然想起了为创作《红孩子》的电影剧本去中央苏区渡江时的情景。我是喝黄河水长大的,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长江,那是多么大的场面啊!长江很阔,我们乘的渡轮要两个小时才能到对岸。长江水很清、江上有许多帆船,那船上的帆很白,和黄河完全是两个样子。过了长江,一眼望去,漫天遍野、到处都是一片碧绿的水稻田,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水稻长得是什么样子。当时有三种感觉是我以前从未感受到的:第一是颜色:北方的色调是黄的,往南逐渐变绿,长江两岸的绿真是美极了。我自小读过不知多少描写江南的诗文,但从未想到江南的绿会这么可人;第二是听觉:就像在不同的城市、乡村,生活产生的声音会不同,我发现长江两岸的天籁也很不一样,那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第三是味觉: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味道,北方是北方的味儿,南方是南方的味儿,南方空气里的那种特别的味道真是太强烈了!那时我年轻,才20多岁,对这一切都感到特别的新鲜。那种新鲜感直到现在只要一想起来就会荡漾在我的心里。当时我就想:何不把我的这种感觉写出来呢?别人听了想必一定也会感到很新鲜的。”
一找到创作的感觉,接下来,歌词就顺着笔端尽情流淌了!之后经过十多天的反复吟咏推敲,乔羽终于完成了《我的祖国》三段歌词的创作。
能赢得这场战争不是仅凭血气之勇
《我的祖国》整首歌词以最朴实无华的语言、最真挚深沉的情感,表达了中华儿女歌颂“美丽、英雄、强大”祖国的真实心声!
乔羽曾感慨地说:“文学艺术创作不应该完全被时空限制住。我用很抒情的调子写这首歌曲,是为了表现在面对强敌,在很严酷的战争面前,我们战士的坚定、乐观、从容,有广阔的胸襟!我想告诉人们:志愿军战士是在这样的一种精神状态下战斗的,他们能赢得这场战争不是仅凭血气之勇!”
尽管乔羽很满意自己写的这首歌,但由于是命题之作,心里总有些不踏实。正好沙蒙来催稿,乔羽忐忑地将歌词交给沙蒙,没想到沙蒙拿着稿子一声不吭地足足看了半个小时,突然一拍大腿,大声喊道:“行了,就它了!”
为什么是“一条大河”而不是“万里长江”
第二天,沙蒙又拿着歌词来找乔羽,说:“大家看了你写的歌词都认为写得很好,就是觉得‘一条大河波浪宽’这句写得有点小气。为什么不写成‘万里长江波浪宽'或者‘长江万里波浪宽',这样不更有气势吗?”
乔羽想了想,解释说:“用‘万里长江’‘长江万里'也可以,气势也大。但长江虽长,在全国的范围内还算少数。没有见过长江的人也有很多。这样写可能会让那些不在长江边上的人从心理上产生距离,失去了亲切感;而且从对祖国的体会来说,不管你是哪里的人,家门口总会有一条河,河上发生的事情与生命息息相关,寄托着你的喜怒哀乐。只要一想起家,就会想起这条河。我想还是用一条大河更好些……”
乔羽的这番解释抓住了艺术创作最核心的一点:小角度,大视野。
《卢沟问答》打开了刘炽的灵感闸门
当刘炽看到《我的祖国》歌词时,一下子就被歌词中的饱满意象和丰沛情感打动了!他找来解放后群众最喜欢的十首歌曲,逐一分析研究,把自已关在屋子里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哼唱这十首歌,唱累了就用笛子吹,整整一个星期闭门不出……
经过反复吟唱琢磨,刘炽终于捕捉到了根据《小放牛》改写的《卢沟问答》中的头两句旋律。他把这两句略作改动,作为新歌的引子。引子一打开,创作的灵感便接踵而至……就这样,一首旋律优美的《我的祖国》便诞生了!
这首歌采用F大调,4/4拍,它由主歌和副歌两部分组成,前奏和过门用的是副歌后两句的曲调。主歌和副歌共有三段歌词,主歌先由女声合唱,反复时由女声领唱,曲调优美婉转、亲切感人,前三个乐句拉得较宽,最后一个乐句把两句歌词连在一起,显得紧凑,推出一个小小的高潮,全曲主歌意境深沉,由合唱队伴唱副歌,曲调宏伟壮丽,但又不失轻快感。
歌曲完成后,沙蒙找来郭兰英演唱并录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闻讯马上拿去作为非电影插曲播放,立即在听众中引起强烈反响,以至于电影《上甘岭》还未上映,许多人就会哼唱了。
1956年,电影《上甘岭》上映后,这首歌更是插上了翅膀,从此响彻祖国大地,成为广大群众、亿万国人争相传唱的爱国歌曲!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一条大河的灵感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kuyinyue.com/a/63fdbf1b394667b924012d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