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梁祝》传递中国声音

作者:酷音悦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616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一曲《梁祝》传递中国声音的相关文章:——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访谈编者按:近日,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远赴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首次亮相阿布扎比艺术节,在阿联酋酋长皇宫礼堂为当地观众带来了两场音乐会。音乐会上,著名小提琴艺术家吕思清...

 ——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访谈



  编者按:近日,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远赴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首次亮相阿布扎比艺术节,在阿联酋酋长皇宫礼堂为当地观众带来了两场音乐会。音乐会上,著名小提琴艺术家吕思清与乐团共同演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让当地观众体验了中国文化与中国音乐艺术之美。此次造访是国家大剧院与阿布扎比艺术节两大艺术机构首次合作,也是吕思清作为音乐家第一次在这里演出。吕思清作为世界知名小提琴艺术家,一直努力将中国音乐带到世界各地,尤其是他将民乐经典《梁祝》带到了近20个国家演出,他在中外音乐交流方面,也有着丰富的经验。为此本报专访了吕思清,请他结合自己的艺术经历谈谈中国音乐走出去等问题。


  《梁祝》最重要的是它的中国文化解读



  问:吕先生,您好!祝贺您此次随国家大剧院赴阿布扎比演出成功,并为当地观众带去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您作为世界知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听说在近年来的中外演出交流中,演奏最多的曲目就是这首曲子,您是否统计过总共演奏过多少次《梁祝》?又为何如此钟情于《梁祝》?



  吕思清:这是我第一次把《梁祝》带到阿布扎比。演出之前,还接受了来自当地媒体的跨洋采访,可见当地对于我们此次演出的重视以及对于《梁祝》的热切期待。



  问我演奏过多少次《梁祝》,记不大清楚了,但是四五百次总是有的,并把这个曲目带到了世界上将近20个国家。为何如此钟情于《梁祝》?我想,首先,《梁祝》是中国最令世界所熟知的曲目之一,也是中国观众最为喜爱的曲目之一。其次,《梁祝》讲述的是一个爱情故事。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无论任何民族、国家的人都共同拥有的情感,这种情感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要从文化的角度来解读《梁祝》。无论是它的声音、旋律还是故事本身,都体现着中华民族所追求的一种独特的诗意之美。它讲述的是中国故事,很多人认为这也是一个世界故事。所以我过去在其他国家演出时,会先给当地观众讲解《梁祝》的故事内容。有一段时间,我觉得这似乎有些麻烦,就简而言之这是中国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但是后来,我改变了这种观念,我认为向外国人仔细讲述一遍《梁祝》的故事内容,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个故事里的抗争、阻力、冲突与《罗密欧和朱丽叶》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这个爱情故事里的阻力是整个封建势力,抗争的是当时的整个封建社会,在这一点上,我们一定要强调。我们因对爱情和自由的向往,而有了“化蝶”这一部分诗意而浪漫的想象。这体现着中国人对于美,有着更高层次的追求。这就如古希腊的戏剧当中认为悲剧是最为崇高的,悲剧带来的震撼也是更为深刻的,其道理是一样的。所以我希望通过这首《梁祝》,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我愿意成为传播《梁祝》的音乐使者。###中国文化对我的影响是根本性的


  问:您从少年时期就曾远赴国外接受小提琴艺术教育,后来回国继续学习,并在中西方进行频繁的艺术交流。可以说,中西方文化共同滋养了您对于音乐的体悟和认识,能否谈谈在这其中,中西方文化对您在音乐和人生方面的不同影响?


  吕思清:我童年时期在中国学习小提琴演奏,11岁开始,又先后赴英国、美国专门学习小提琴演奏。有研究说,一个人在14岁以前所接受的语言教育,会形成与母语同样地位的影响。所以在我14岁回到中国到中央音乐学院学习的时候,大家发现我的言行举止比较西化。比如和同学聊天,他们感觉我说话的声音比较低,有时几乎听不见我说话。男女同学一起走路,我会比较绅士地去为女同学开门,这些欧洲文化当中很好的一部分,都成为我的一种习惯延续至今。


  在艺术方面,比如我在出国之前,曾只专注自己演奏的声部、旋律,并未关注伴奏、乐队在做什么。但有一次,在美国阿斯本音乐节上,我注意到我在国外学习时的师哥在看伴奏的旋律,研究所有的声部在一起时,如何让自己的旋律更好地融入整部作品,并使之塑造得更为鲜活、富有生命力,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在此之后,我也会研究、关注整部音乐作品的旋律。

  我在国外学习时,学校也不只是教我们演奏本身,而是要求我们了解音乐史、音乐理论,同时,还学习不同的艺术门类,比如雕塑、绘画、舞蹈等,以全面提高艺术素养。这些年我在国内一直致力于青少年音乐教育,我发现国内还是更重视乐谱的音符演奏部分,不太重视通过学习音乐史和音乐理论来打开演奏者内心对于音乐的认识。我觉得,这一点恐怕是西方音乐教学之中很值得我们学习与完善的地方。因为全面了解音乐的历史和知识,会让你更乐于去学习音乐的技术,而不是先学习技术,再去学习音乐情感的表现。


  作为中国人,中国文化对我的影响势必是根本性的,是根底上的支撑。在中国文化当中有很多传统美德,比如吃苦耐劳、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等等,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人的基因当中。在海外,那些取得杰出成绩的华人,无不是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们如果想在本地人占有相当优势的领域当中取得成就,甚至超过他们,是非常艰辛的。在这其中,中国传统美德中的坚韧、刻苦、勇于拼搏等精神,一定会在根本上影响自己。

  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也影响着我们对音乐的认知理解与情感表达,比如文学传统、古典诗词等。中国文化当中追求写意的、委婉的、情感细腻的部分影响着我。傅聪先生在弹奏肖邦曲目的时候,他的父亲傅雷曾让他读中国的唐诗宋词,因为傅雷认为,唐诗宋词的诗意之美,有助于让他对音乐产生共鸣。

  如何传播中国音乐的“声音”


  问:中国音乐文化历史悠久,我们如何更好地传播中国音乐的“声音”,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


  吕思清:在海外,我们为自己身为华人而骄傲,因为我们有几千年悠久辉煌的文明历史。我们的国家现在越来越强盛,这在很多方面都已体现出来,包括音乐家在国际乐坛上受到瞩目,让世界看到中国文化的发展和魅力所在。优秀传统文化应该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传承,我觉得,首先要注重正能量文化的传播。对于真善美的作品,对于能够凸显中国文化当中独特美学追求的作品,应该不遗余力地多加宣传,比如京剧、民族民间艺术等。



  我们经常说,语言穷尽之处,音乐才开始。音乐有它独特的优势,它是能够超越语言而传递内心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更容易讲好故事,更容易打动人心,更容易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是全人类、全世界共通的情感,所以用音乐来做文化传播非常重要。



  “似曾相识”,在文化传播当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技巧。多年以前,我在国外演奏中国作曲家马思聪的《思乡曲》,一位国外观众跑到后台对我说,这首曲子自己没有听过,但是从中体味到他们的民族元素,感觉到一种熟悉的情感。我在演奏《梁祝》的过程中,也曾发现不只是与我们毗邻的亚洲国家观众对这首曲子容易产生共鸣,欧美等国家的观众也曾有类似的表述。所以文化传播“熟悉”是很重要的,它能够拉近彼此的距离。如果能让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感受到这种似曾相识,非常有利于你的文化传播。


  在音乐界,有一种理论叫“旋律至上”,我觉得《梁祝》的成功也在于此。我在和谭盾、叶小钢等音乐家在一起讨论的时候,经常谈到这个问题。中国音乐要真正地腾飞,为世界所熟知、认可,进而达到影响世界的水准,这并不只是演奏家的责任。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有好的音乐作品。所有的音乐强国,都有它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和作品,德国有贝多芬,俄罗斯有柴可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


  今天,我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文化,我在感到高兴的同时,也有自己的担忧。比如今后十年,我还只是带着《梁祝》这一首曲目到世界各地去演出吗?我希望能够把更多更好的中国作品带到全世界。而就从《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本身而言,也不是所有地方都可以打满分的。它是在1959年由何占豪、陈钢两位作曲家作曲的,那时候,中国西洋音乐部分还是很薄弱的,所以它也有自己的历史局限性。做好音乐传播,最根本的还在于优秀的音乐作品的诞生。如何出好作品?涉及的问题很多,比如全民音乐素质的提高、音乐教育的普及、音乐类全日制院校的增加、音乐市场的成熟度等,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问:从具体音乐教育上看,国外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吕思清:国内的音乐教育,更专注于如何提升学生的演奏水平,比如如何使学生的演奏功底更加扎实,达到更高的状态,取得更好的成绩等,但是对于演奏以外的部分,老师很少有过多的交流和讲述。国外的老师除了教授音乐演奏之外,对于整个音乐行业甚至你的生活等各方面都会提出建议,教你如何成为一名音乐家。比如如何与同行打交道?如何处理好与指挥、经纪人的关系?如何寻找经纪人?音乐人是如何运作的?如何挑选曲目?甚至包括作为一个艺术家,如何提升你的人格魅力和你的情商?像以前我认为选择曲目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是我的老师告诉我,这其中是很有技巧的。一场音乐会很长,在不同的地方,观众需要什么样的情绪感染?怎么让观众听着舒服?都要讲求细节。再比如我原来是戴眼镜的,到美国之后,我的老师告诉我,我应该把眼镜摘了,因为一个音乐家的外在形象也是很重要的。



  路还很长 但是有理由树立文化自信


  问:我们今天的音乐发展还有哪些困难和阻力?您有怎样的建议?


  吕思清:首先,音乐本身的创新是很重要的,不能故步自封。社会在进步,大家对于一个事物的理解和追求也产生了很多变化。古典音乐是很多年前被创作出来的,不同的乐团可以通过不同的演绎方式,使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不要让古典音乐慢慢被埋没了。国家大剧院这些年推出的歌剧,无论是《茶花女》《卡门》还是《图兰朵》等,他们本身都是很老的剧目,但是我们用新的视角诠释它、表达它,包括在灯光、舞美等各方面都进行了新的审视,而不是重复演出。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资源非常丰厚,王洛宾先生就曾把我们民间流传很久的民族音乐素材进行了再提炼、创新,创作出了很多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的动人旋律,所以善于挖掘、升华、创新可以使古老的音乐焕发新生,具有更高的品质。



  音乐市场的开拓,也不能陈旧。比如一个音乐季的设计,你要推出什么样的作品,吸引什么样的观众,无论是感官上的、听觉上的,还是思想上的,都要有所创新。这些年我们的音乐市场发展取得很多成绩,尤其是硬件建设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去年在保利院线做了一次很长时间的巡演,差不多去了40多个地方,看到中国各个省市的硬件建设都有很大的发展。硬件设施很重要,有了这些基础设施,你才有基础邀请好的艺术家和剧目来演出。另外,音乐的普及和教育也在逐步提升,具体表现在我们琴童数量的增加。近年来,我办了不少大师班,感受到国人对于古典音乐的热情。同时,也看到国际一流的团体剧目来中国演出的质量有比较明显的提升。不过,目前中国音乐市场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整体上的组织策划还是比较混乱的。因为我们的市场和观众还是初级的,很多时候还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不是所有从事音乐演出行业的公司、团体都有正确的理念。我们要逐步实现规范化,一方面要提高从业人员的音乐知识和职业道德水准;另一方面,还要努力提高大众对音乐的审美水平。


  虽然困难很多,路还很漫长,但是我相信,我们的民族音乐有这样丰厚的资源和遗产,我们的文化有这样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积极发掘、勇于创新、逐步提高,我们有理由树立自己的文化自信,也能够在世界音乐领域发出自己的声音。



###分享,谢谢楼主啊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一曲,《,梁祝,》,传递,中国,声音,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kuyinyue.com/a/643f98f1a44e93445b0d2a18.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