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字描写音乐最好的诗,李贺《李凭箜篌引》

作者:酷音悦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637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用文字描写音乐最好的诗,李贺《李凭箜篌引》的相关文章:李凭是一个人,唐代著名的乐师,就是那个时代的流行音乐巨星。他演奏的是什么乐器呢?箜篌。大概的样子,你就把它理解为竖琴好了。看看诗的全文是这样的:《李凭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

李凭是一个人,唐代著名的乐师,就是那个时代的流行音乐巨星。他演奏的是什么乐器呢?箜篌。大概的样子,你就把它理解为竖琴好了。

看看诗的全文是这样的: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这首诗,号称是中国古代三首描写音乐最好的诗,另外两首,一是白居易的《琵琶行》,还有一首是韩愈《听颖师弹琴》。说句我自己的偏爱,这三首诗,我最喜欢的是这首《李凭箜篌引》,超过了更著名的《琵琶行》。为什么呢?两个字,张力。

下面我先把这首诗,给你串讲一遍。再来看我所说的张力到底是怎么回事。

吴丝蜀桐张高秋:这李凭谈的箜篌乐器,不是普通的乐器,是吴国的丝线和蜀国的梧桐树做成的,都是名贵的材料。这样的乐器,张高秋,在高爽的秋天张设在天地之间。

空山凝云颓不流:空山上的云朵本来一直在流动变化,但是现在一看李凭已经在天地之间摆开了乐器,就突然凝结住了,不再流动了。

江娥啼竹素女愁:仙女们,知道自己马上要听音乐,提前已经准备好了情绪,江娥已经开始哭,素女已经开始发愁了。为啥呢?紧接着一句就来了:李凭中国弹箜篌!大乐师李凭马上要在都城的中央弹箜篌了。

这一段,你再念念,感受一下,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你看,李贺就像一个大导演,先用一双巨手帮李凭布置了一个舞台。这个舞台有多大呢?吴丝蜀桐,一个在东,一个在西,这是在空间上给你撑开了一个极大的疆域。然后啪,向上,往高一抛,用一个“高”字来形容秋天,天高地广,中国古人能想象的最大舞台,就这么摆开了。

摆开了舞台,观众呢?李贺请来的第一波观众,是空间上的,远处的空山,上空的流云。凝住了,颓势了,都坐好了,不动了,就像剧场里大幕拉开之前的观众,屏息以待。

第二波观众,是时间上的。江娥素女,都是传说中的仙女。这都是超越了时间的存在。现在她们也准备好了情绪,等着大幕拉开。空间时间上的两拨观众准备好了,然后,高潮来了,突然来了非常朴素的一句:李凭中国弹箜篌。

李贺那个时代,肯定没有巨星的体育场演出。如果今天,一个流行巨星在一个万人体育场演出,你如果是转播的导演,你会怎么设计镜头?也是这样啊:先是一个高空的体育场航拍,然后先要在观众席上做渲染,你看,远处的山来了,天上的云来了,穿越时空的仙女也来了。都激动了,都燥起来了,情绪都饱满了。然后呢?啪,观众席上的灯光一暗,一束聚光灯打在空旷的体育场中央,一个人,一把乐器,漫天席地的孤独感,乐声响起,李凭中国弹箜篌。

短短四句诗,你看,这里面藏了多少张力。空间上的张力、时间上的张力、巨大时空和此时此地的情绪之间的张力,流动和肃然的张力。

最妙的,是刚渲染的周边的极致情绪,云凝滞了,山颓唐了,仙女又哭又愁了,突然,全场静穆,大师默然出场,这种张力。这最后一句,李贺刻意地不用什么想象力,不用什么修辞,就是一句明白如话,没有任何情绪的“李凭中国弹箜篌”,把前面积累的张力全部释放出来。

那个感觉,谈恋爱的人肯定能感觉到,两个人说说笑笑闹得正欢,突然一个机缘,两个人凑近,小伙子笑容一收,忽然定定地、专注、深情地看着眼前的姑娘,那一瞬间你就想吧,下面会发生什么?这是最震撼的张力。

《李凭箜篌引》后面一段,也是用这种手法。你看下面八句: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这乐声美妙的啊,就像昆仑山的玉碎掉啊,像凤凰开口鸣叫啊,像芙蓉花在哭泣啊,像兰花在笑啊。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这乐声美妙的啊,把长安城十二个城门前的冷光都融化了啊,那二十三根丝弦都打动了天上的玉皇啊。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这乐声美妙的啊,女娲本来在炼石补天,但是听到这乐音,补天的石头都失手坠落,老天一惊,洒下了漫天的秋雨啊。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这乐声美妙得,像是在梦幻中进入了神山,神仙也想学啊,水中的老鱼和蛟龙都跳跃舞蹈啊。

你看,这一通上天入地、指南打北,这个热闹。很多人在讲《李凭箜篌引》这首诗的时候,都觉得这首诗好就好在这几句:这种想象力!这种修辞的奇妙!但是,我要说,如果从文字张力上讲,这不是这首诗最出彩的地方。

哪儿好呢?我们来看下两句:“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传说中,吴刚拿着斧子砍月宫里的桂花树,但是现在听到了李凭的音乐,他停下了斧子,忘了睡觉,靠在桂花树上,侧耳倾听。还有,旁边月宫里的玉兔,也乖乖地趴在那儿听到忘形啊,露水打湿了它,它也没有动啊。这两句奇怪吧?突然由刚才的极致的躁动转入寂静。


你看,李贺的安排,从昆山玉碎凤凰叫开始,一路推进,把情绪推到了多高?高到了老鱼跳波瘦蛟舞,这是万物欢腾,沉醉迷狂的状态。最后给你两句极其安静的意象,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全场安静。诗人把笔一放,没了,结束了,那个乐音飘啊飘啊,你能听到多少余音绕梁,经久不息,那是你自己的造化,诗人李贺放手不管了。

你有机会反复吟诵这首诗,时间越长,你就越会感受到,最震撼的就在这两处张力。第一是“李凭中国弹箜篌”,第二是结尾这两句。

共同点都是在极热闹的场中,突如其来地笔锋一转:前者是在一个无比阔大的场中,突然给到一个平淡的特写,震撼;后者是在一片繁华热闹中,突然收束到一个静穆悠远的意象,震撼。打个比方,就像是一个正在热舞的夜店,突然,乐声一停,想起了一曲深情的灵歌,对当场的人的心灵震撼会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你看,我们平常读诗,经常会把注意力放在修辞本身。宋代人发明了一个词,叫“诗眼”,就是一首诗当中最考究,最点睛的那几个字。比如,“僧敲月下门”的这个“敲”字,比如王安石那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等等。都很让人津津乐道。

但是文字是什么?文字不是一种独立的存在。它是人对现实世界的描摹,是把一个三维甚至更高维度的复杂世界,用线性的文字固化在纸面上,所以,好文字,不是哪一个字好、词好、哪一种修辞神妙,而是在动态的流转中,在字和字之间、句和句之间之间、段落和段落之间,营造张力。

诗人中的高手,不是堆起一座山,高耸到令人敬仰。诗人的高手,是从无到有地幻化出一条河,所有的诗意,不在其中任何一滴水,一朵浪,诗意来自于水和浪的猛烈撞击、深情拥抱,和奔流到海,不舍昼夜的势能。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文字,音乐,箜篌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kuyinyue.com/a/64642cb62d535023e8056ea6.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