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曲歌词之父黄沾逝世

作者:酷音悦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724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流行曲歌词之父黄沾逝世的相关文章:有“不文沾”之称的资深填词人黄沾,因肺癌复发,近日再因感染肺炎令病情恶化,送往沙田仁安医院抢救,延至今晨零时四十六分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四岁。“愿我一生去到终结,无论历尽几许风波,我仍然能够讲一声我是我...



  有“不文沾”之称的资深填词人黄沾,因肺癌复发,近日再因感染肺炎令病情恶化,送往沙田仁安医院抢救,延至今晨零时四十六分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四岁。 
 “愿我一生去到终结,无论历尽几许风波,我仍然能够讲一声我是我”,歌词中率性豁达的风格,正是一代著名填词人黄沾的写照。他豪迈的笑声、不拘小节的性格,令他广结天下知己良朋。一生纠缠在女人之间的黄沾曾说过:“我一生中,遗憾有很多,后悔却没有。”无悔的一生,他真正做到“我是我”。


  黄沾原名黄湛森,一九四一年于广州出世,家中有八兄弟姊妹,他排行第六,母亲为父亲的二填房,他四九年随父亲从内地来港。黄沾曾表示,感激父亲当年尽抛家当,带他们一家来港,不然就没有今天的他。他曾与华娃结婚、及后跟林燕妮一起,但都以分手收场,其中华娃为黄沾育有二子一女。现任妻子陈惠敏则为他的秘书。

  生性聪明、悟性甚高的黄沾求学于喇沙书院。中学时的他已经常演讲,表演欲强。他深知自己“靠把口”可以“找食”,入读香港大学主修中文系后,在剧社崭露头角,得到当年丽的电视的姚克赏识,邀请他做演员。黄沾一放学就冲去电视台,无论编剧、“茄喱啡”统统顶上。毕业后,黄曾于天主培圣中学任中文及圣经,名嘴黄毓民及中文大学社会学系授刘创楚博士,亦是其膝下弟子。



  音乐天分甚高的黄沾,自小与音乐就结下不解缘,五年级开始便跟随口琴大师梁日昭先生习口琴,凭一流的口琴技术,十五岁就混在一众专业乐师中,为电影配乐及唱片录音。十九岁开展其填词生涯,惟刚起步时,他就遇上不少挫折。当年,他曾多次主动将作品交到唱片公司,希望作品可以有面世一日,可惜每次都被人拒绝,作品更惨被当垃圾弃掉。



  爱挑战的沾叔并未因此而沮丧,相反更积极尝试,最终以《家变》、《上海滩》等脍炙人口的电视剧主题曲及插曲杀出血路,奠定其“流行曲歌词之父”的地位。


  其如诗如画的歌词除了为他带来利,更为他带来多个与音乐有关的奖项。包括在九○年获香港电台十大中文金曲颁发最高殊荣金针奖。此外,他亦凭电影《笑傲江湖》、《黄飞鸿》及《梁祝》,三夺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配乐奖。

  创意无限的黄沾,除了填得一手词外,无论从事广告、电视台及电台节目主持和专栏作家等都绰绰有余,尽显其多才多艺本色。




###下一次的同主题写作活动是不是可以写些歌词来悼念这位老前辈?###看看这篇“黄沾”访谈,很有启发


你说半个月华语音乐是什么都变不了的,这句话是对华语音乐的一种看法吗?


黄沾:香港粤语流行曲死了。你必须知道一件事情,流行音乐是一个商品,1996年是19亿,现在是3亿,有些歌星的唱片出来卖几百张,19亿的生意变成3亿就是死。


但衰退不仅发生在香港,全球都有。

黄沾:所以音乐面临非常大的变化,听音乐、买唱片的方式都要改了。香港流行音乐面临的死亡期很长。可能在死亡之前有个生机,就是香港跟广东音乐人在一起,香港跟广州加起来有8000万的市场,这个市场很大,如果不把这个市场抓住,香港音乐就肯定死掉了。粤语音乐是方言音乐,主力是在懂得粤语的地方。而华语则不仅仅是粤语那么简单。要三地的年轻人全部找到共通点,才会买同一张唱片,但这个很难。

三地都买一张唱片真有必要吗?


黄沾:不是必要的,但如果不是这样你就很难做得很大。

李宗盛最近说,香港唱片公司过于急功近利,而歌词也是粗制滥造。你觉得呢?



黄沾:有部分道理。创作人青黄不接是一个原因,整个乐坛都青黄不接,比如说现在周杰伦很卖座,行家说是150万张。但我觉得很奇怪,周杰伦玩的HIP-HOP和R&B都是外国的文化,我们怎么学,都没有纽约街头的感受,没有美国HIP-HOP的环境,我们学就跟中央电视台常常播的洋人唱京剧一样,无论他们怎么好都不会像中国人唱得那么好。


就是因为他们是外国人?


黄沾:其实我们真的要华语音乐有自己的个性,就要找出中国人都能共鸣的音乐。为什么我们现在都听HIP-HOP?因为现在中国人也很洋化嘛。但到了深层次的洋化,真正懂一点的就觉得这个外衣衣不称身。我觉得怎么写都不可能写过外国人,那怎么不听外国的HIP-HOP?崔健的摇滚不也加了唢呐进去,摇滚哪里容得下唢呐?这个唢呐就是中国特色。



只要加进民族的因素就是有中国特色?


黄沾:不是,这是其中的一个方法,我做了这么久都不知道什么是中国味道,这个很难讲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之前陶喆也在做HIP-HOP,但只有周杰伦敢牺牲中国汉字的发音,让吐字成全节奏,这是不是HIP-HOP的中国味道?

黄沾:但我还是很反对。我们应该找中国的东西。什么是中国味道?李宗盛有李宗盛的中国味道,罗大佑有罗大佑的中国味道,我有我的中国味道,不一样。只有每个人找才有希望,流行音乐必须有自己的个性。



你觉得周杰伦HIP-HOP是一时之风,不可能长久下去?


黄沾:我觉得不可能长久。大家现在是不懂,觉得很新鲜,就跟崔健开始搞RAP一样。崔健搞RAP就是一首歌《一无所有》,这是所有内地青年人的心声。“一无所有”不可能是香港的概念,因为香港的青年没有“一无所有”,内地作家必须抓住中国青年的心,把它表现在歌里面,这个歌才能够卖,我不相信周杰伦有这个本事。



方文山给周杰伦的歌词里加进了不少文化典故,这是否一种新趋势? 黄霑:当然是了,不然为什么他的唱片卖得那么好。我喜欢一个小胖子,臧天朔的《朋友》,你发达的时候不要来找我,你失业的时候需要我帮助再来找我,写出了中国人的义气,很打动我。周杰伦喜欢HIP-HOP很好,因为我们现在很洋化了,连牛肉面都要吃美国加州的牛肉面,其实我们应该吃地道的中国的牛肉面。洋化是一个过渡。

如果让你给周杰伦写词,会怎么写?


黄霑:没想过,不知道。流行毕竟是年轻人的,你说恋爱,我的初恋离开我都50多年了,不记得了,我老了。

李白也没林夕写得多


但你一直是很不服老的,你现在还在读大学?



黄霑:我在香港大学读流行音乐的博士,5月份拿到学位,写了15万字论文,就是讨论流行音乐和社会的关系。我发现歌词的走势其实反映了社会的心态。这段时间失恋的歌很多,你只看见歌词里都是“我多痛苦”、“我多难受”,却没看见他难受在哪个地方。其实这是人们为外遇找借口,说我还是对爱情坚贞的,对爱情是渴望的,但就是分开没到1个月就有新人了。这是个很有趣的现象,一个时期的流行音乐肯定反映一个时期的社会情况。


周杰伦的流行反映什么样的社会?


黄霑:老实说我不知道,我不明白现在祖国青年需要什么。从前我抓得住香港青年的心态,我那时候40岁,现在我不懂啊,我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

可周杰伦不仅在普通话地区火,在香港也很火啊。


黄霑:但像以前谭咏麟的疯狂没有了、张学友的疯狂没有了、梅艳芳的疯狂没有了。没有大众的支持,还是比较小众的火。现在25岁以上的人不听流行音乐了,而我们那个时候都是通杀,什么年纪的人都听我们的音乐。

你是说流行音乐必须是大家都在听?



黄霑:不是,流行音乐本来是年轻人听的,但是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真的是什么年纪的人,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凡夫走卒,都在听我们的音乐,那时流行音乐真成了香港的代表,我觉得这在香港是不可能再达到


###“老怪”黄霑的侠歌、民歌和情歌



如果说许冠杰是香港粤语歌曲的开山祖的话,那么与顾嘉辉并列“辉黄”之一的黄沾先生则堪称词坛宗师,据黄沾说,他1961年代踏入娱乐圈做电视节目,那时他就开始填写歌词,但直到70年代末那些电视剧主题曲才让他的名字家喻户晓,之后他的经典作品一直延伸到整个八十乃至九十年代,当然八十年代才是他的最辉煌期。但即使满耳是R&B和K歌充斥的21世纪,他也没有销声匿迹,在2003年那个SARS肆虐的时期,他挺身而出组织了一台《狮子山下》群星演唱会,给低落的香港人借怀旧送去信心,2004年1月,他还特意为中生代歌手梁汉文打造一首《情常在》,提醒港人把”情”放在首位,不应以功利作为衡量事物的唯一标准。由此看来,黄沾能40年长盛不衰,皆因他在保持优秀传统和本土情怀的同时,不断敞开怀抱,与时俱进。


看过好几篇关于黄沾的乐评,不约而同地将他的作品分为三类,我个人深表赞同,为行文方便,这里用“侠歌”、“民歌”和“情歌” 三个词来概括:

第一类,是“侠歌”即“武侠剧主题曲”,如《天龙八部》主题曲《两忘烟水里》、《万水千山纵横》、《倚天屠龙记》、《大侠苏乞儿》主题曲《忘尽心中情》,这部分是黄沾作品的集大成者,是黄沾侠义精神与人生哲学的至高体现,词坛小生林夕在点评黄沾时说:“以文言笔法写词有如行钢线,一不小心便会一面倒。用字过于艰僻,只有学贯五经才懂欣赏,过于浅近平庸,又流于风花雪月、残月春风,连不文或不懂文字的都嫌陈旧。但看《万水千山纵横》的‘豪气吞吐风雷,饮下霜杯雪盏’、‘谁知心醉朱颜,消逝于烟雨间’便很能允执中庸。”“侠歌”广义上还可包括一些有侠义精神的时装肥皂剧主题曲,尤以一曲《家变》的经典警句“变幻是永恒”折射人生无常之哲理。多年之后,沾叔在罗文的葬礼上,由好友去世延伸到对这句歌词的解释:人生苦短,小小苦楚等于激励,世事有变,就世事常变,变幻原是永恒。。。。。。再有就是那首写给香港的“市歌”《狮子山下》,《狮子山下》始演于一九七三年,为电影式的系列电视剧,前后持续二十一年,过二百集,为港岛千家万户所耳熟能详。黄沾给剧中曲填词,由罗文演唱,脍炙人囗。剧中抒写香港“草根”阶层挣扎苦斗、逆境求强的故事,在香港经济低迷的背景下,很有励志的色彩。也正因为此,2002年财政司司长梁锦松便曾引用这首歌的歌词寄语市民要同舟共济,可见其对香港社会影响之深远。



第二类“民歌”特指有中国“民族情怀”的大歌,这类作品虽不多,但具有颇强的传承性,如罗文《中国梦》把家国情怀写入个人独白,唤起香港市民和中国人重温“唐汉风范”的爱国热诚,亲切之余绝不显说教;



第三类“情歌”,作品散见于各个年代,沾叔写的情歌怎么缱绻也脱不了一派江湖之气,即使柔肠百转亦掩不住豪气万千,如叶倩文的《晚风》本是写歌女的风韵情思,却透出摩登上海乃至当代香港的迤俪情调,《黎明不再来》表面写生死与共的不夜情却流露出对大时代的无奈;也有浅白精警,以白描手法直接抒情的,如给钟镇涛的《让一切随风》、《今天我非常寂寞》。



写流行曲的黄沾与写科幻的倪匡、写美食的蔡澜和写武侠的金庸曾并称为“香江四大才子”,而用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人物来比照,他更像《射雕英雄传》中的老怪“东邪”黄药师,身怀绝世武功而超越世俗、嬉笑怒骂,却又同时兼备“北丐”洪七公的济世情怀,以及南帝一灯大师的悲天气象,老顽童周伯通的大智若愚,惟独没有“西毒”欧阳锋的阴柔狠毒,这个在“狮子山下”沧海一声笑的音乐老怪,是否还会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写下那不朽香江名句呢”?!

###黄霑是全港公认的歌词宗匠,从六零年至今,笔下作品超过一千首,其中以由他作词、顾嘉辉先生作曲的电视剧主题曲最为人津津乐道。黄霑先生从事传媒工作数十年,素有‘鬼才’之称。作曲作词、电影配乐、广告音乐无一不精,既是电影导演、编剧、话剧演员、作家,更是电视节目主持中的长青树,曾参与23部电影演出。


  在霑叔的一生中,获奖无数,更凭87年的《倩女幽魂》,90年的《笑傲江湖》及《黄飞鸿》和《梁祝》等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主题曲奖,而91年更横扫港台乐坛12个大奖,00获Cash大奖,02年获终身成就奖,在香港艺能界的地位超然。



  仔细数来,当年香港无线电视风靡一时的剧集的主题曲几乎都是出自黄霑之手。《家变》,《狂潮》,《强人》,《大亨》,《抉择》,《风云》等等这些都是出自黄霑的佳作。这些以表现上流社会恩怨的为主的剧集常常体现了人际关系的变化,所以黄霑就以人生哲理来写这类作品。

  相对于肥皂剧集来说,黄霑为武侠剧集所写的词更是让人称赞,大侠风范从他的词中一览无疑。或许他豪迈的性格让他写起武侠歌曲如鱼得水吧。且看。《万水千山纵横》的气势:“万水千山纵横,岂惧风急雨翻。豪气吞吐风雷,饮下霜杯雪盏。独闯高峰远滩,人生几多个关。却笑他世人妄要将汉胡路来限”。金庸笔下乔峰的豪情黄霑写的是入木三分,让人不得不叹服他对人物神韵的精准把握。后来,那一首《沧海一声笑》让黄霑把这种豪情发挥到了及至。当中那一句“豪情还賸了一襟晚”,让我门领略到了一种少有的旷达。

  侠骨总会有柔情。黄霑将爱恨情愁的纠结放到武侠歌曲当中,将人性的矛盾完全摆到我们面前。你看《倚天屠龙记》里的爱痕情愁。“情义绕心中有几多重,仇恨又却是谁所种。情仇两不分,爱中偏有恨。恩怨同重,忘情弃爱。世上有真英雄,常人只许让爱恨缠心中,难忘你恩深,我偏偏有恨,相思难共……”,这里面情愁爱恨处处相对,黄霑让矛盾的张力弥漫在词中,无奈的感觉不显自明。



  黄霑在他这一系列的词中都一再重申着人世间变幻不定的无奈,他借这种无奈来体现一切都会过去,要懂得珍惜当下的心态。这样的词不仅符合电视剧集的主题,而且也能引起大众的共鸣。



  近年来黄霑的作品已经很少了,但是他依然是乐迷喜欢的词人之一。他的词豪迈率性一如他的人,他总以最简单最浅白的文字写出最细微的情感。大情大性的作品在他笔下豪情万千,小品式的作品他写的隽永率性。



  有这样一个人,带给我们无尽的豪情与感慨。他就是黄霑,一个率性豪迈的香江词匠。###看完这些,让人感慨万千!!黄霑永远!!###这个帖子不错。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流行,曲,歌词,之父,黄沾,逝世,有,“,不文沾,"音乐乐理基础声乐器乐编曲歌唱混音教材教程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kuyinyue.com/a/6493c70680b233abac0af3bc.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