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影视录音,你可能学了假的知识

作者:酷音悦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568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关于影视录音,你可能学了假的知识的相关文章:通常情况下,在学校里你会在半学年的时间内学完有关录音的基础性知识,导演专业的学生尤其如此。当然,录音专业的小伙伴们需要另当别论。但是,你是否想过在自己长时间建构起来的知识体系中,是不是也存在着错误呢?...

通常情况下,在学校里你会在半学年的时间内学完有关录音的基础性知识,导演专业的学生尤其如此。当然,录音专业的小伙伴们需要另当别论。但是,你是否想过在自己长时间建构起来的知识体系中,是不是也存在着错误呢?以下提到的这些所谓的“共识”有几点戳中你的痛处了呢?

声音只占观众观影体验的25%-50%?

事实上,这个说法并不准确。一部影视作品中,声音在观众观影体验方面的贡献占比高达75%-80%。作为一名普通观众而言,日常生活中我们对此多多少少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体会,一段制作精良的声音搭配质量略差的画面我们尚且可以忍受,但是反过来或许我们就会直接放弃了。



如果你是一个对自己要求严格的声音工作者,甚至有点完美主义倾向,那么对于已定型的工作你都会想方设法做到更好,无论是在技术层面还是整体风格设计方面。将声音的质量从一个较高的层次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可以让观众觉得眼前的东西“看起开更好、更真”,近年来杜比全景声的普及与VR声音的应用探索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



Sennheiser推出的VR话筒——Ambeo VR Mic

声音是一种神奇的存在,好的声音可以让受众的行为在潜意识中跟随着你设定的节奏运转,并在不知不觉中产生认同感,即使面对瑕疵,他们也会选择性过滤而不是去过分苛责。基于对声音的认同,观众进而也许会对影视作品的故事内容、人物角色衍生出情感共鸣,甚至将其同化为自身的一部分或作为行为参考。至此,你的声音创作过程才可以算是真正结束。25%与80%的区别或许就是大师与初级入门者的差别,在这个漫长的进阶过程中,你目前又处于哪一级呢?

以初混的立体声小样作参考可以使后期制作更加方便、快捷?

在录音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通常会被灌输这样一种观念:做ADR(自动对白替换)最快捷的方法是,将同期录音师现场拾取的对白初混获得一个立体声小样,然后以此为参照进行对白的修正录音。这种逆向思维的结果并不一定是提高了效率,相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可能拖慢了声音编辑工作的进度。



ADR录音现场

逆向思维并非适用于每个人,它对于大脑在逻辑推理能力方面的要求很高,而很多从事声音后期编辑工作的人不一定恰好就具备这个能力或者是可以运用自如。如果你强行按照这个方法来做,可能会适得其反,不但效率会降低,还存在丢失声音细节的风险,甚至纠结于此而忽略了整体风格的协调,做出的作品反而有失正常水准。



多轨混录

做ADR最快捷的方法是根据需要建立多条独立的音轨,将麦克风现场拾取的每一路对白都按序导入并谨慎处理,同时尽可能保证后期制作分工的合理性、有组织性,切记不要画虎不成反类犬。当然,如果你属于能力超群的那一部分群体,尝试一下非常规的逆向思维也无不可。

ADR最好在后期制作中完成?

首先,我们要肯定这是一种正确的做法。但是就具体情况而言,它的适用范围避免不了具有局限性。对于一些大规模的影视制作而言,资金预算充足的前提下完全可以补录或者是重录对白,不会产生什么大的影响。但是,对于一些资金有限的小制作而言,恐怕就要退而求其次了,只能转而借助Adobe Audition、Vocaline、iZotope RX4等市面上常见的音频编辑处理软件,以此来获取较为干净的对白,其最终效果必然欠佳。尤其是在目前网剧蜂拥而起的情况下,这种现象更加普遍。



降噪神器——iZotope RX

针对这种情况,最好的应对方法就是录制现场解决台词重录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话筒型号、录音制式、录音机类型、录音文件存储格式保持统一非常重要。另外,录音师/话筒员的现场站位也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因素。



然而,最最重要的还是演员的台词表演,如果演员的台词功底深厚,可以做到一条过,那么无形中就可以省去许多的麻烦。要知道,在实际拍摄过程中一段不间断的、精彩的表演录音非常难得,这需要导演、演员、录音师等多方默契的配合。相对于ADR后期制作的复杂性和高成本,这种变相将它提前的做法显得更加经济实用,尤其是在目前中国电影市场大幅压缩声音制作成本的环境下。

音效是用来重塑现场环境氛围的?

虽然环境声可以用来重塑现场环境氛围,但这只是它众多功能中的一个。通过各种手段打消观众对于影视作品中某些细节真实性的疑问,并将他们带入到故事中去才是它最终的使命。同样,对于任何一位声音工作者来说这也是他们的最高追求。



音效包括硬效果、拟音、电子音效、声音设计效果,它们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部影片中除对白、音乐、环境声以外的声音主体,取代了大脑正常的感官输入。如果没有这些声音的存在以及充分的混合,潜意识下的大脑仍会保持在清醒状态,那么此时诱导观众将注意力集中于你预设的某一点几乎是不可能的。清醒的观众是很挑剔的,他们通常很难融入到导演精心架构的影片故事中去,更不要说对你的声音买单了。运用你的经验合理地使用音效可以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潜意识状态,而这正是每一位参与影片制作的人所需要完成的最重要的工作:沉浸体验。

音乐有助于画面情绪的渲染?

音乐当然可以引起情感共鸣,从而有助于画面情绪的渲染,但针对这个说法我们应该更加严谨。所以,很多制片人导演关于影视音乐的认知可能只有一半是对的,用音乐剪接,用音乐来推动情绪,这些对于影片声音都是致命的危险。音乐并不能“带来”情感,也不会成为情感的一部分,它更像是一个熔炉,可以将任何其他与情感有关的内容糅合在一起,以曲折回环的旋律表达出来,实质上更偏向于是一个载体。

996d1e34c6634b7cb01fb9fcff0d957c_th.jpg (25.92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保存到相册



音乐是一种很主观的东西,它所承载的内容是既定的,但面对同一首曲子时,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境下完全可以衍生出无数种解释。如果你不能很好把握这一点,只是凭借主观经验简单的运用,那么观众可能永远不会感受到你希望他们能感受的,甚至有可能会与你的初衷背道而驰。音乐有助于画面情绪的渲染,这是一个不完整的伪命题,需要补充一定的前提条件才能成立。只有画面与音乐在节奏、风格上相契合时,才可能获得观众广泛意义上的认同,从而强化画面情绪。

以上提到的这些你中了几条呢?或许对此你也有着不同的意见,欢迎留言与大家一起探讨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关于,影视,录音,你,可能,学了,假的,知识,通常,"音乐乐理基础声乐器乐编曲歌唱混音教材教程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kuyinyue.com/a/64a24c7212eae856850b82fc.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