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经常说的口头禅,竟然有这么多来自粤剧?

作者:酷音悦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645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广东人经常说的口头禅,竟然有这么多来自粤剧?的相关文章:前段时间,广州开通了首条粤剧主题巴士,当中的粤剧唱腔报站颇有特色。龙津东路站到了!食早餐,去西关,荔湾真系冇得弹,食到手指郁,食到眼碌碌!粤剧唱腔令不少广州人觉得熟悉又新鲜。而作为岭南文化的瑰宝,粤剧...

前段时间,广州开通了首条粤剧主题巴士,当中的粤剧唱腔报站颇有特色。龙津东路站到了!食早餐,去西关,荔湾真系冇得弹,食到手指郁,食到眼碌碌!

粤剧唱腔令不少广州人觉得熟悉又新鲜。而作为岭南文化的瑰宝,粤剧在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深深渗透在岭南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比如我们常常使用的粤语俚语,就有很多来源于粤剧戏行

▲图源网络

合晒合尺

广东人见到谈话投契、意气相合的朋友,新潮点的讲法会说和他们啱key、啱channel,年纪稍大的人会说合晒何车,其实何车正写是合尺,事实上是粤曲的key (音阶)

合尺,是粤曲工尺谱的两个音,粤语要念成河车。工尺谱是中乐的传统记谱方式,利用汉字来记音。工尺谱中的合,士,乙,上,尺,工,反,六七个基本音,对应简谱的低5,低6,低7,1,2,3,4,5,就是So、La、Ti、Do、Re、Mi、Fa、So。

▲图源网络

在粤剧粤曲演奏开始前,乐队的拉弦乐手(二胡、高胡、小提琴等)通常会拉出合尺这两个音,作为乐器的调音准则。只要调试准确,演奏的声音就会和谐顺耳,这就称为合晒合尺。

后来合晒何车,就引申为双方合拍、正中下怀、合符要求心意的意思。相反,唔啱合尺即是音调不合,也就是唔啱Key了。

▲图源网络

爆肚&执生

近年freestyle成为网络潮语,意思是即兴发挥。其实粤语中也有类似的讲法,就是爆肚和执生。所谓爆肚,是指演员或主持人不按照剧本内容,临场即兴创作出一些新台词执生则表示遇到突发状况随机应变,灵活变通解决问题。

爆肚和执生都是来源于粤剧行话,早年的粤剧演出很多时候是没有剧本的,作为戏班编剧的开戏师爷,只给演员提供一个剧情大纲和一些既定排场的提示,而剧情细节就由演员凭约定俗成的规矩和经验自由发挥,演员习惯于在台上即兴表演爆肚。

▲图源网络

这种所谓提纲戏,虽然锻炼了演员的急才,不过剧情生硬肤浅、错漏百出很不严谨。

在1930年代,马师曾和薛觉先2位粤剧宗师对此戏行陋习进行了大幅革新,强调剧本乃一剧之本,增加对剧本的重视程度。此后粤剧剧本的质量大大提高。

▲马师曾,图源网络

不过就算后来严格按照剧本演戏,也不等爆肚就完全不存在了,在碰到有些特殊时候,比如演员在台上忘词,或临场突发情况导致出错,演员仍需临场应变爆肚执生,这很考验演员急才,如果发挥得好,反而会带来一种出人意料的特别效果。

撞板

形容做事出错或碰壁,广东人称之为撞板。这个板是指粤剧音乐里的叮板。

在粤剧乐队中,吹管、弹拨、拉弦的乐器统称为文场,文场领奏者称为头架,通常演奏各种拉弦乐器,相当于乐队首席。而锣鼓等打击乐器则称为武场,武场领奏者称为掌板,掌板的地位很重要,相当于乐队的指挥,控制着音乐和演员演唱的节奏。

▲图源网络

叮板,是粤剧锣鼓中的节拍强弱表示方式,掌板通常以敲击卜鱼表示强拍,称之为为板位,敲击沙鼓表示弱拍,称为叮位,合称叮板。

粤剧板腔体、曲牌体等各种类型的乐曲,都有严格的节拍格律,如三叮一板、一叮一板等,演员必须按照规定的节拍和节奏去演唱,若不按规定,失去节拍的分寸,而致使叮板错乱,不合叮板,就称为撞板了

▲图源网络

万能老倌薛觉先向来以发音跌宕、板路稳健著称。有一次,某粤剧大老倌与薛觉先同演《穆桂英》,回到后台,老倌请教薛觉先:揸叔,我今晚做得点啊?薛觉先说:你扫扫埋埋,返去可以间一间房喇。众人不解,老倌更不解。

薛老揸解释道:你今晚嗰段中板完全唔啱板,跌到成台都系板,扫埋晒地下啲板返去咪够一间房啰

▲薛觉先,图源网络

广东还有一句歇后语床下底破柴──包撞板,破柴就是劈柴。如果在床底下这么矮的空间劈柴,每当举起柴刀往下劈时肯定会碰到床板。

爆棚&顶栊

过去的粤剧戏班去各地下乡演出,如果在没有固定戏院的地方,都是临时用竹木搭建一个戏棚。如果看戏的人太多,将戏棚都挤满了,好像戏棚都要被挤爆了,就称之为爆棚。后来就引申形容非常拥挤、卖座、热门、受欢迎等意思。

▲图源网络

粤语词顶栊,是充其量或最尽的意思,究竟什么是真正的顶栊呢?最早的顶栊,是戏院满座的意思。上文讲过,戏班下乡演出,多在平地临时搭建竹木制的戏棚,客满时,便是爆棚,而顶栊则在固定建筑的戏院剧场内。

早期南方的戏院,入口处以木趟栊做门,即用圆木条做成的横栅,好比现今房子的铁闸,晚间作防盗之用。入场时,戏院员工拉开趟栊,守住入口查戏飞。以前的戏院,除座位票之外,也有企位票,可站着看戏,当太多人入场,人已经要站到入口的木趟栊处时,这便是顶栊了

例如说:我顶栊只可以借两千文畀你!就是表示:我最多只能借二千元给你!

▲趟栊门,图源网络

耍花枪

每逢情人节、圣诞节这些大型虐狗节日,很多人都会在社交媒体晒合照晒礼物,这种叫秀恩爱、撒狗粮。那么粤语中是怎么样表达秀恩爱呢?

情侣之间的打情骂俏,粤语中经常会用耍花枪来形容。耍花枪这个词,最早源于传统戏剧中的武打场面,指扮演武将的两个人拿着木制长枪对打,你来我往,舞来舞去

▲陈少棠出演《樊梨花情困薛丁山》,图源网络

最经典的耍花枪情节,莫过于是《薛丁山征西》之中薛丁山初见樊梨花的武打戏,当时两个人虽然彼此有好感,但因为身处不同阵营而要刀剑相向。对战过程中,两人的花枪耍得非常激烈,但根本连对方一条头发丝都没有碰到。

所以,耍花枪就被引申为情侣之间小打小闹、打情骂俏

大龙凤

很多广东老妈子都曾经追过一部TVB家庭伦理剧,讲的是一个住在北角的家庭,天天互相骗来骗去、明争暗斗,有人唱红脸,有人唱白脸,动不动开锣打鼓做大龙凤!

▲网友戏称为溏心风暴之家嘈屋闭,图源网络

粤语中大龙凤是怎么来的,你知不知道呢?最开始,大龙凤是60年代的一个香港粤剧团的团名,这个团最出名的是那些锣鼓喧天、大吵大闹的戏目,而一个剧团要凑齐红脸、白脸、花脸、黑脸才可以开台做大戏,久而久之,好多人就用大龙凤来表示几个人一齐合谋做戏骗人

▲图源网络

六国大封相

《六国大封相》是一套粤剧,相传在中国清代同治年间,由广东四大状师之一的刘华东参考昆剧《金印记》与《满床笏》改编而成的,讲述战国时代苏秦游说六国以合纵策略,联盟抗秦,六国拜苏秦为丞相。

当中,不同片段让不同演员表演个人功架,有检阅演员的意味在内,其中有武生和正印花旦表演的坐车和推车、六国元帅表演打马上场,及三帮和四帮花旦藉罗伞架表演戏曲身段等。而由丑角担演六色马中的胭脂马,演出逗趣的片段。

▲图源网络

全剧人物众多,鼓乐铿锵,富丽堂皇,演出时要倾整个戏班之力,大演功架,成为剧团显示实力的剧目之一

另外,六国大封相凶杀案还是一起在香港轰动一时的案件。凶徒朱盛才,疑因受不住家人的冷嘲热讽,因财反目,杀人灭口,造成3死3伤。

▲图源水印

朱盛才行凶前不久曾表示要上演《六国大封相》,自此该词演变成指热闹的好戏,带着一股尖酸刻薄的调侃意味

现在,其常被用于形容激烈冲突的混乱状况

可怒也Call Lao Yeah

广东人碰到愤恨之事常常会讲一句Call Lao Yeah! 对粤语不熟悉的人可能会不明所以,柯老爷是谁?为何要Call老爷?

Call Lao Yeah!其实是源自粤剧的一句口白,发音是戏棚官话,写成文字,即可恼也!表示怒不可遏,带有岂有此理之意

▲图源网络

早期的粤剧很长时间都是用中原官话表演,当年红船子弟李文茂起义导致清廷禁演粤剧,红船子弟便学京昆戏,用官话演出。到清末民初时期。粤剧才开始逐渐改用粤语广州话演绎。

到20世纪30年代初,基本完成了从官话到白话的变革。现在很多古老排场戏还保留戏棚官话,如《六国大封相》、《香花山大贺寿》等。还有一些程序化的台词仍沿用旧时官话,可恼也即属此类。

▲图源网络

其实,来自粤剧的粤语俚语还有很多,比如梅香、下栏人、油炸蟹、烂棉衲、红须军师、冇丑唔成戏等。歇后语则有戏台跑马、白鼻哥考试、棚尾拉箱、戏棚仔、胭脂马、大花面挢眼泪等等。

但时至今日,随着各种现代的娱乐休闲方式越来越多,看粤剧的观众数量已经大不如前,这些盏鬼有趣的粤语俚语会不会消失于广东人的日常沟通之中呢?

今年,我们透过广州出版社出版了第一本致力于将粤语文化变得好玩有趣的游戏书《广古仔》,将估画、解话与桌游三者融于一体。

重播

播放

00:00/00:00正在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读者可以对书中52个盏鬼画谜进行估估画画,轻松了解到这些粤语俚语背后的典故,扫描书中相应的二维码,即可召唤出广州阅读大使李欣进行声色演绎,而随书附赠《估画粤语》卡牌,更可与朋友同享桌游的乐趣。粤剧已经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而粤语应该在我们世世代代的生活之中继续流行下去……

各位自己友,

你最钟意讲边句粤语口头禅呢?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广东人经常说的口头禅,竟然有这么多来自粤剧?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kuyinyue.com/a/65cac5de6437279d0a044ec4.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