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曲漫谈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编曲漫谈的相关文章:编曲漫谈音乐是通过声音传达的艺术,我们可以从声音中体会音乐对人的感受。我们在听音乐的时候同时会产生想象。大脑会根据音乐的信息联想,或是一幅画面,或是一个故事情节。尤其是电影音乐、Ambient风格等没...
编曲漫谈
音乐是通过声音传达的艺术,我们可以从声音中体会音乐对人的感受。我们在听音乐的时候同时会产生想象。大脑会根据音乐的信息联想,或是一幅画面,或是一个故事情节。
尤其是电影音乐、Ambient风格等没有词的音乐,他们更注重描绘音乐的画面感和情节感。每个听者自己脑子里的呈现出来的画面或故事都不同。但是每段音乐都会有一个色彩。这可能就是音乐四大要素外的又一大要素。
我们今天分析这个不是为了让大家成为画家或导演,但是了解了这个音乐要素后可能会对自己的有很大的帮助。
每一个音色,每一个节奏都会有自己的色彩。用同样的音色演奏不同的内容或节奏体现出来的色彩也不尽相同。我们可以做一个试验。用同一组弦乐音色,同样的力度演奏4拍场音,然后再演奏4拍16分音符。对比一下表现得色彩完全不同。然后再用不同的力度演奏同样的4拍16分音符,听一下色彩又是不同。同理同样的弦乐谱子用不同的乐手演奏色彩也不会完全一样。这样看来,音乐的色彩因素是一个综合的因素。越是综合的因素我们越要体会他微妙的变化。这样会使我们的音乐表现更准确的信息。
另外,两种音色分别演奏和两种音色同时演奏表现的色彩又是完全不同。改变他们各自音高、节奏等演奏方式那又会使色彩又变化。可想而知,我们创作音乐的过程就是用不同表现的声音为元素构成一个综合色彩,可以表现一个画面甚至一个故事。这个很像一幅油画,画家用不同的颜色、不同的方法将颜料组合在一起来表现最终的画面给大家看。也许你看了这幅画之后会也会在脑海里呈现一段旋律,这就是艺术的相通性吧。
如果想掌握好音乐色彩,我们首先要了解单独音色的色彩属性。还要了解不同声音素材组合在一起的色彩属性。同时我们在挑选声音素材的时候要对最终画面有一个印象,或者说对故事情节有一个简单的剧本,尽管这个故事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变化。这三个方面都是需要我们掌握的。如果我们在创作中确实考虑到了这一点,你会发现我们的作品会充满灵性,充满想象。而不是简单的无关联的色彩堆积。把所有颜色胡乱的混合在一起呈现出来的就是简单的黑色而已。颜料是一样的,要看画者怎么去组合。怎么去表现。
这个话题没有那么多明确的理论,因为每个人对同一个音色同一段音乐都有不同的感受,在脑海里都会有不同的故事。那只能举一些例子来说明。想一下我们用1把小提琴来演奏一个非常舒缓的旋律。在前八个小节只有这些。我们会想到什么?一缕清风还有一只天鹅?然后再来8把小提跟上来两个高声部的齐奏八小节,这个画面在变化。可能想到的是一缕清风慢慢拂面而来,变成是一片凉风。或者几只天鹅成队从画面外飞进来……接下来,我们让中提和大提也用舒缓的长线条旋律用中低声部齐奏。相信你脑子里的画面又会随之变化。也许是清风拂面之后的一片树林或者是天鹅脚下穿越的高山……让中声部保持长的线条,高声部和低声部变成快速的震音组成的旋律,甚至还有一些节奏跟着进来。或是做一些复调的进行。这时我们的故事也许才真正开始。。。。。。哈哈,每个人的故事都会很吸引人。因为我们的音乐来自我们的生活,我们生活中感情的精华才会变成音乐流露出来。凡是用真诚来创造音乐的人相信不难体会这一点。
我们现在利用丰富的音乐素材,丰富的编曲软件来创作。自己的角色更像是一个导演来创作一个故事。大牌明星、世界顶级的摄像师都藏在我们的硬盘里。而且这些人愿意为所有人服务。甚至他不会对任何人耍大牌。关键就是看哪个导演可以充分利用和组合他们。让他们发挥的最好。使这个故事区别于其它而且更加吸引观众。
呵呵,好像聊得越来越抽象。音乐就是这样。编曲这个工作到后来也是多凭感觉多凭认真的事。理论和经验只是基础。
编曲漫谈第五篇
这次说一下“Groove”,在英语里面一个解释是“最佳状态”如: This song can get you into the groove(这首歌可以把你带到最佳状态,) 我们都管他叫“律动”。这个词在音乐圈和舞蹈圈都有,并且息息相关。跳舞的朋友应该更熟悉,动作要有Groove。
到底啥是“Groove”?
这个词大多数人叫律动,但是解释不是很统一。
比较复杂的解释是说Groove是由音乐的速度、节奏型、强弱关系、感觉等构成的。
还有的说Groove是一种音乐特性或风格。具备这个特性的歌曲就是Groove风格的歌曲。
还有人说Groove是把节奏中的某些拍子不放到正拍上(这个应该说的是Swing,哈哈)
等等吧。
但是到底啥是Groove?
我觉得以上说的都有一些道理和依据,但是也不是Groove的全部意义。他确实和节奏型、速度、强弱关系有关,其实也和乐器编配、旋律、音色、和声有关。同时,他也确实和演奏者、演唱者有关。
应该说Groove不能从语言理论上做出明确的解释,他是一个感觉上的、精神上的定义。
可以这么讲,听一段音乐,让你很爽、很High、想跳舞、想将身体某些部位上下或左右摆动、想哭、想笑、想杀人、想跳楼、起鸡皮疙瘩、昏厥等,都可以说:“这段音乐Groove很牛X!”
Groove对音乐的意义
旁白:说了半天,Groove到底有啥意义呢?老师给我讲过和声、节奏,可没讲过什么Groove啊。。。
先解释一个误区:“有人认为Groove就是让人能跟着音乐跳舞、扭动的感觉,在Dance、Hip-Hop一些跳舞的音乐里才会有Groove”
在我看来,这个说法太片面了。不一定只有快歌需要Groove,所有的音乐都需要Groove。大家还记得《黑色星期天》吧。慢歌,但是很有Groove,很让人感动,不然不会有很多人听完自杀。
还有,不是说只有现在的音乐才开始强调律动,其实,有音乐出现就有Groove了。只不过我们从国外得知了这个词语代表这个意思。例如,大秧歌的节奏很熟悉吧:“锵锵砌墙其,锵锵锵,砌墙其!”多么简单明了而又很有Groove啊!
说到这里,可能大家会明白了,Groove是位于和声、节奏、旋律、音色等之上的一个概念,并和和声、节奏、旋律、音色等密不可分的。它对音乐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做出来的歌曲是否有人喜欢,是否感动人,Groove是重要因素。
从它的意义的角度再来看他的含义也许就更明确了,我们在作曲、编曲过程中,给听众传达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就是Groove。
还有,音乐本来就没有好坏,喜欢就是好的,不喜欢就是屎的。Groove也一样,一首歌不同的人听完感觉也不一样。
哈哈,晕了吗?所以这个章节放在中级篇里面,如果看到这里还晕的,请返回头看看我写编曲漫谈1-4集,那是初级篇。
如何做好Groove?
旁白:嗨,破门。你把Groove说的这么悬,还提什么怎么做好Groove,开始吹牛B了吧?
是啊,开始吹点牛B吧。
既然说Groove是精神层面的,那就不会有明确的理论来指导。下面只说一些基本的、常见的可以帮助大家认识Groove的环节,来试图提高大家对Groove的认识。
“那个Bass手演奏的很Groovy!”或,“看舞池那个美女,她让我钻进他的Groove里了!”
我们从几个方面和Groove的关系,来说明一些如何把Groove做的更好。
一、与节奏相关的环节:
从最简单的说起,一个简单的节奏, “洞刺大刺,洞刺大刺”我们把速度定在108BPM和120BPM,分别听一下。感受一下他们的区别。
然后,我们把节奏型稍微变化一些,“洞刺刺大刺,洞刺刺大刺”(踩镲变成十六分音符),再对比一下改变前后的区别。或者再在每小节最后8分音符加一个底鼓?
然后,我们再更换两个不同的鼓音色,例如一个真鼓音色和一个电鼓,再对比一下改变前后的区别吧。
如果细致一些的编曲人,都会注意到节奏中每个音的强弱和演奏技法。这一点也很重要。例如在每个小节中,四遍一样的节奏型,最后一遍的军鼓会给些力度,好的演奏者也会注意到这些的,例如,一些鼓手会在自己喜欢的地方,军鼓加鼓边的声音。而且,这些变化也许是不经意的,是跟着感觉走的,所以往往人演奏的比机器做出来的更有律动,也就是更Groove。
总结一下,上面提到了和节奏相关的速度、节奏型、音色、力度、演奏技法。这些都是影响Groove的环节。在我们做音乐的过程中,更要多注意这些细节的变现。也许轻微的一点点变化,就会让我们的音乐更有Groove。
还要注意的一点,不是有鼓才算有节奏哦。旋律、和声都有节奏,不然他们没法演奏。回忆一下以前提到的音的要素,有一个就是时长,时长的组合就是节奏。所以,在做一个单独吉他演奏的时候,你也要注意他节奏环节的Groove表现。
二、与旋律相关的环节
这里先说一句,这里提到的各个环节都是互相关联的,我们在说旋律的环节必定会和上面说的节奏环节相关联。
以前我们说过,低音是节奏的关系最大,他们的结合给音乐奠定了Groove的基础。所以先说说低音的旋律。有一个大家都知道的基本原则:在有底鼓的地方加上Bass。也就是说Bass的节奏型和底鼓的保持一致。这样听起来节奏就变得有力度,有律动。这个说法是对的,在很多音乐中也有这样的运用。但是别忘了任何教条都不是指导你做音乐的原由。不是把所有的Bass节奏都和底鼓保持一致就算最好。我们把Bass放到一些和军鼓重叠的地方,或者不和任何节奏重叠的地方,他们的律动就不同,产生的Groove就不同。建议大家试试,只做一个小节的节奏型。用不同的Bass旋律线条去对,或者同样的旋律不同的节奏去对,感受Groove的变化。
这里就涉及到了我经常提到的一个词“拉力”(自己编的词,也许和你的叫法不同)这个“拉力”就指在音乐中不同音色、旋律之间的关系。关系恰当的就是拉力做的好,合适。有些音乐让人听着不舒服,有可能就是音色之间拉力做的不好,互相泄力,导致听起来很乱套。返回来说,拉力做的好,就是Groove感觉好。产生拉力的原由就是音色不同,旋律不同。有不同才有拉力。
所以,在旋律这个环节和Groove相关的,不仅仅是Bass和鼓的关系了。每个音色和其他所有音色都会产生关系,也就是都会产生拉力。牛X的编曲人,会把这些拉力做的很好,同样,会把演唱的音色和旋律也考虑在里面。所以,我再强调,在觉得你的音乐很空,很无力的时候,不要一味的加东西,加了20轨以后觉得更乱。先想想现有的这些轨之间的拉力,是否已经做到最好。尝试改变他们的节奏型、旋律、音色等等,一些细小的变化都可能让你消除很空、很无力的感觉。好好想想,那些牛X音乐,不管乐器多乐器少,听起来都很Groove。就是这个原因。再次建议大家,不要一味的加轨、叠音色、加效果器、加大音量来解决空洞、无力的问题吧。
这个学问在传统教程里面叫做“对位法”但都是交响乐的。交响乐发展时间长并有很多规矩,所以为它写一个解决旋律Groove的教程是值得的。但是为现代音乐写可能不值得,写出来也会有人骂。
再介绍一个经验,在做这些旋律、音色之间的配合对位时,要先把一些基调的Groove做好。例如打击乐器和低音,或者一个吉他的节奏,或者一个旋律。无所谓是什么,但是这个基调是你认为能反应整个音乐的基调的。也就是他基本的Groove。然后再根据这个基调去发展其他的部分。这个基调可能是一个感觉上存在的,并在你制作过程中逐步提现出来的。在你添加任何部分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它和基调Groove的配合对位,也就是拉力是不是合适。这个考虑也许是感觉上的,不经意的,但是要有这个意识。
旋律方面,不仅仅指发出声音的旋律,不发生的休止,也是旋律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不仅要考虑每个部分发声的配合,也要考虑不发声的部分如何休止。(别晕)
三、与音色相关的环节
上面已经提到了些音色和Groove之间的关系。确实,不同的音色对于整体律动是有明显关联的。
为什么录音师和混音师都是的重要环节?是的,他们是改变音色相关环节的人。他们会改变音乐的Groove。(以前提到过写编曲备忘录的事,最好能写一些你对音色和Groove的感想给录音师和混音师,也别忘了给他们买两盒烟)
在我们选择和调节音色的时候,同样要想到他和其他音色的关系,这也是产生拉力的一部分。
这个音色是广义的,他不仅指一个乐器的音色,他还指一种音色叠加起来的音色。这一点也是传统对位法中强调的。我们也要考虑不同音色叠加产生的复合音色的感觉,是不是够Groove。你想为音乐加一轨Keyboard,你不能只在音色库里找一个顺耳的就完了,是String类还是Piano类?要听一下他和其他乐器和人声的关系,是否够Groove。你把音色看成做菜的作料就对了。不同的菜肴,给不同人做饭,作料使用是不同的。尤其是在为一个已知歌手编曲时,你要考虑他演唱的音色,我们编曲时要考虑音色的配合(旁白:靠,这个太离谱吧)其实这些环节都是在实践中慢慢做的,而且是跟着感觉走的,没必要去可以追求什么。理论和经验永远是为实践服务的。
难道每种音色都有Groove吗?是的。下次买琴的时候,和老板说:“老板!你的这把吉他的音色不够Groove”
四、与和声相关的环节
这里可以理解的是,Groove不仅是横向的、进程中的。同时,他也是纵向的。也就是说同时发音或按一定规则呈现的几个音的配合,也是产生和影响Groove的感觉的。这就是和声相关环节和Groove的关系。
这个和声有可能是配唱和主唱、一组弦乐或者是贝斯和吉他等等。也就是说可能是一类音色的也可能是不同音色之间的。这个和以上谈到的几个环节都相关的。
我们在听Jazz的时候,和声的Groove感受可能最深。因为他们强调和声的配合。在一个Jazz乐队演奏一个九和弦和离调时,你会觉得很有Groovy.
在我们做歌的时候也需要考虑和声的选择、进行等和整体律动的关系。当然这些和声是以合适的节奏和力度,用不同乐器配合而来的。这样就和以上几个环节串起来了。(具体的和声编配这里就不多说了,坛子里有高手写的文章)
我们是否需要在关键时候选一个有特色的和声进行?这样会给听众一个刺激。
只要给出刺激的环节就是有Groove的环节。当然这些刺激是在一个整体基调上运用和出发的。时刻记得Groove是一个精神层面,整体的感觉。
编曲漫谈第六篇
我找了一首老歌,《Play That Funky Music》 - Wild Cherry
这首歌编配很简单,但是Groove的感觉很到位。
我们简单分析一下他Groove的感觉,(这种刻意分析音乐是在学习过程中才用的,平时听歌时可不能像一个专业人员去一样,要用一个的普通心态去听歌)
整体听一下,发现他们用到的乐器只有:鼓、Bass、俩吉他、一组管乐音色、梆子。
听这样的音乐是不是会有身体随之扭动的感觉呢?
分析一下他的Groove。
直接上来就有的右耳朵的吉他,这个节奏型就是这个歌曲Groove的基调。而且贯穿始终。没有太多铺垫,很直接。这个基调在B段有所演变,但是感觉是统一的。变得很合适。
接下来进来的是鼓和Bass的配合。你会发现鼓和Bass的节奏和吉他的基调配合的很好。这三个乐器组成了这个歌的灵魂。强调每个小节的第一拍前半拍,第二拍的后半拍和第三拍的前半拍。相信你扭动起来也会跟着这个节奏型的。Bass和底鼓为这三个位置奠定基础,并且Bass在第4拍有一个特色的琶音,这个也是提味的重要元素,这个让你感觉到连贯和拉力。
再说说左耳朵的那把吉他,扫出来的节奏。他的节奏也很有意思。在整体Groove里插缝,这个吉他是很好的一个调料,他让整体的Groove活了起来。如果没有他,就显得很死板无味啦。
从音色角度上,两把吉他有很大不同,也起了不同的作用。音色和位置和混音也有很大关系,所以之前说过Groove和录混也有关系。
有一组管乐不时插进来。他和演唱配合的很好。没有抢了演唱的风头,也充分表现了自己特色。
那个梆子在B段和间奏出现,节奏很简单像节拍器。但是把它去掉了就会少很多味道。
好的编配没有多余乐器,同样,少一样也不合适。
编曲漫谈第七篇
有人说:编曲就要面面俱到,你得啥活都能接,活越全越大师。你得会弹吉他,会弹钢琴。懂得电脑,有几T的音色……
但是,有几个编曲者可以找得到自己的风格?也就是说,给别人听你的作品,一耳朵就知道是你的?
歌手要有风格,乐手要有风格,编曲也一样。只要是艺术品,就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一面。
当然,编曲是一个受苦受累的活,你不懂乐器不行,不懂电脑不行,不懂理论也没戏。但是这些只是基础,这不是我们最终追求的目标。
今天谈的“风格”和你的设备无关,和你的音色无关,跟音乐流派无关,理论,演奏也是基础而已。
试图给一个成功的艺术家完全不同的原料,他总会弄出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并且,这些东西会被他的认知者所认知。
如何让人认知你?如何找到自己的风格?解决这个问题后,中级篇就算解决了。
“风格”不是说有就有的,他需要很多的积累的探索,也是从实践和时间中提炼出来的,当然这也离不开你的天分。
但是,我们要尽力挖掘,主动去发现属于自己的风格。也许是一条有特殊味道的旋律线,也许是一组特色的和声,也许是一些有特色的音色,也就是说一种Groove.
做一个好的音乐人,注意到音乐制作的每个环节。在你编曲的时候,也许需要和作曲家去交流,和录音师去交流。不要把自己当作全部。一个好的需要贯穿于每个环节,都要有想法。把你对音乐的理念灌输给和它相关的所有人,歌手,乐手,录音师,混音师,老板。。。。这样才有可能让音乐有风格。
当然,还要强调的是,不能让理论、别人的说法来束缚你,创作需要灵感,需要自由自在。所有说的理论和经验都不是刻意模仿和追求的。是把他们理解消化后自由自在的表现出来的。也许这才能变成你自己,变成你自己的风格。让别人记住你。
我们身边的音乐缺乏成熟,更缺乏个性。
编曲漫谈第八篇
这次说得是和声方面的问题。和声看来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在坛子里也有很多朋友提过自己的看法,任何自我理解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反过来,任何理论基础都需要我们结合自我理解的运用。这样才能真正为我们所用。这才叫真正的音乐。我相当反对把某些理论当成圣经的人,尤其是音乐理论。那还不如不学习理论自我感觉良好的人。
但是,如果你完全忽视了各类前辈为我们留下的各种经典理论,那也是大错特错。
在专业高校的音乐教育中,和声学的蓝本是斯波索宾的《和声学》,这是以四部和声为基数方法,研究和声构成,相互关系,和声进行的经典教程,它主要论述大、小调调式体系内的和声结构、功能特性、进行规律以及功能和声在创作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这个和声体系被称之为传统和声。此外比较多接触的是,基于中国民族音乐五声调式的基础上,也产生了一套民族和声。之后又产生了现代和声体系。是基于12平均律、多调性混合运用的。在近现代交响音乐中可以体会到它。当然也有很多为流行音乐编写的流行音乐和声理论。这些理论是总结流行音乐的共性而产生的。
以上各种和声理论可能大家都在不同层面有所接触。
但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是,现在的音乐如此的丰富。风格各异。如果还是用这些和声理论去套,可能我们还是会遇到很多的困难。那我们该怎么办?答案一定太多。多多学习经典的理论是必要的,这个是基础。但不能只是学习了一些传统和声或者所谓的现代和声、爵士和声等之后就认为我们的和声运用没有问题。
我想强调的是,我们需要从学习中领会一种和声的感性理念。超脱于现成理论的理念。让我们面对和声不再是一些固有的和弦进行列表,不再是主属关系,不再是调性关系。
那我们就试着说说如何来掌握这个和声的感性理念。
我再次强调,这种理念是在你对和声理论有一定的认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来说的,如果你还不了解什么叫和弦、什么叫调性、怎么去做和声进行,那还是要加强基础的和声学习再来掌握这个理念。
所谓和声就是讲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之间关系的学问。所以如果我们对音与音之间的关系有一个自己习惯的概念,那么这就是自己对和声的感性理念。所谓音乐是艺术,是没有固定评判标准,那它的组成部分也可以同解。和声也是这样。同样的和声、同样的和声进行给不同人运用也不一样,不同人的听觉也不一样。所以,强调的是这个音与音之间的关系也是有不同习惯的概念。
先说说音程,一个八度内分为一度、八度、五度、四度、三度、六度、二度、七度等。从属性上说:有纯音程(一度、八度、五度、四度等)有大小音程(大三度、小六度等)有增减音程(增五度、减五度等)。好,我们体会一下这些不同音程给我们带来的不同听觉感受。
纯一度和纯八度的感觉相似,感觉很开阔,非常的和谐,和谐到感觉没有音程的存在。纯五度和纯四度的感觉相似,他是主音向上进行纯五度和向下进行纯五度的音程。这个音程感觉很稳健,很和谐。有很强的支撑感觉。那纯五度和增五度相比呢?增五度出现的变化音。(就一般调式来讲)增五度没有纯五度的那种强烈的支撑的感觉,但是变得有一定的特殊味道。再例如大二度和小二度,会很容易的体会到小二度更紧一些。小二度的力量感觉会更强一些。等等这样的纯粹的音程感觉每个人都会体会出很多。
###:loveliness:###
再进一步,我们把这些感觉固定在一个调性中,例如一个自然小调,那这些松紧的关系、支撑性的关系就会跟明确的体会出来。试着数数一个自然小调里面有多少个纯音程、多少大小音程、增减音程、多少个五度、多少个二度等等……然后再明确这些调性关系。例如主音为根音的纯五度是啥。属音上的纯五度是啥。这些不同属性音级上的不同音程在这个调性里的听觉感受又是什么?这么一说我们就会体会到很多不同的音程感受。至少要有百八十种。哈哈。
总结以上说的,我们体会了不同的两个音之间的理论关系和音响关系,并且体会了在一个明确调性里这些音与音之间关系的明确。直到我们对常用的一些调性的常用音程有很明确的听觉认识和感性理念之时,我们就可以把这种新的音程理念自如的运用到我们的创作中去。
如何运用呢?
我们要抛开传统的编配方案,什么和弦就所有的音都是这个和弦以内的音来走,而是淡化和弦组成音的概念,强调音与音之间的关系,来尝试一些能体现音之间的感性关系的旋律走向。来丰富简单的和声进行。例如主和弦在进行时有一个七音在持续,这样从感性上为的是有一个不那么和谐的关系也丰富和声的丰满程度。从和声理论上说就是构成了一个七和弦。也许这个音不是构建和声的乐器,例如钢琴是走和弦的,这个七音是一个小提琴一条旋律中的一个音。这样的汇合所构成的七和弦要比直接用钢琴走一个七和弦要跟微妙。这就是我们想要找到的音程之间的感性理念。这个小提琴如果能很好的在钢琴和弦进行中走出一条美妙的旋律又不失多一些这样的音程关系的话,那这个编配就是很成功的了。当然这个不仅仅是明白以上道理就可以容易做到的,我们还要长时间的积累经验和对和声、对位的理论学习。
这个理念也是下面说的和声感性理念的一个基础。
以上谈到了音程的感性理念,并且举了和弦乐器和旋律乐器在音程关系上的搭配的例子。这种运用在我们创作中是很常用的方法。这个在我们编配SOLO、附旋律时非常有用。好的音程关系和旋律线条的搭配会是旋律更精彩,也会使整体和声的感觉更丰富。千万不要害怕某些音和和弦不和谐或者从理论上说不过去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强调整体感性理念而淡化理论依据及个别点上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在谈谈和弦的运用。以以上音程理解为基础,和弦不再是两个音的关系,而是至少三个音之间的关系。和弦更加明确的表明了音与音之间的属性关系。让这种感性认识更加明确。在理解这些新理念之前,我们还是非常用必要搞明白基础的和声理论。什么是三和弦、七和弦、九和弦;什么是大和弦、小和弦;什么是主和弦、属和弦,重属和弦;什么是调性、转调、关系调等等。
我们以最简单的一个和声进行为例子,主-属-主,比较常见的变化就是:主-属7-主的进行。用我们音程的理论分析,其实他就是加了一个属的7音也是主的4级音。这个7音让属和弦的倾向性更强。我们试着把这个音换成降三级音,那属就变成了5-7-#2级。这里出现的变化音构成了一个崭新的增三和弦,我们不用管他到底在调性中有是什么位置的和弦,我们把他加到之前的和声进行中,就形成了主-属增三-属7-主的新的进行。在和声进行上加一条旋律,就会产生更多的巧妙变化:
1.
旋律: 3---#2---2---1---
和声 3---#2---4---3---
1---7---2---1---
5---5---7---5---
低音 1---5---5---1---
如果我们丰富一下旋律:
旋律:3 – 5 3 | #2 2 4 7 | 1 - - - |
和声 3 - - - | #2 – 4 -| 3 - - - |
1 - - -| 7 – 2 -| 1 - - - |
5 - - -|5 – 7 - | 1 - - - |
低音 1 - - -| 5 - - - | 1 - - - |
以上的例子我们没有分析旋律中变化音的调性关系。只是把他当做一个旋律变音并把它放在和弦里做了一个替换的变化,这样看来,我们的和声进行还是简单的主-属-主的关系,但是从听觉上丰富了和很多。
这种变化不一定在旋律中出现,把它放在低音声部也很常见,甚至放在任何一个声部都是可以的。
比如一个小调的属-主进行。我们可以把低音做一个半音琶音的升格。这样韵律跟丰富,和声感觉也跟丰富:
旋律:3 - - - | 3 - - -| 6 - - - |
和声 3 3
7 1
5 6
低音 3 - - - | 4#4 5#5 | 6 - - - |
低音也可以做更多的变化:如:3 1 2 3 | 4#4 5#5 | 6 76 - |
以上举了几个例子,不知道大家是否能理会其中的一些和声解释方式。本想再举更多例子,时间原因,只做一个总结。
总之,我的体会就是把和声进行的功能提现的越简单越好,这样可以使得我们头脑更清晰,不被那些繁琐的和声进的理论解释所纠缠。例如主-属-主,主-下属-属-主,这些最简单的功能进行模式是我们最好理解的。并且这些事所有和声进行的根基。其实属主的解决模式也是传统和声体系的概念,我们甚至忘掉这些什么解决不解决的问题。比如,是5级到1级,还是3级到一级等等的模式都是平等的待遇。
但是,我们并不是忽略和声,并不是鼓励只用简单的和声进行。在功能简化的同时,我们要为此简化了的进行加入属于我们自己理解的一些其他的音。不管是低音的进行,旋律,还是和声中的,都可以加入一些非功能内的音来进行配合,这些配合使得我们简化的功能进行再次丰富,而我们根本不去考虑其理论解释。
还有,我们在这些和声的某些地方加入了自己喜欢的音,这并不完全是随心所欲。我们还是从中找到一些规律,这些规律只为了听众舒服,不为了什么理论。比如之前提到的低音的半音进行,这个变化是给人不同感受的和声变化方式,同时我们的低音变得更加丰富。再比如我们再和声中加入变化音,他还是依照着三度叠加的关系,例如:1,3,5,中加入7,这个就是所谓的七和弦。如果是1,2,3,5就可以是加入九音的一级和弦。那如果是1,2,3,4,5呢?从理论上说是一级十一和弦,但是我们根本不用考虑理论名称,我们可以叫做这是加入两个随意变化音的一级和弦。把它代替某些一级和弦的位置,效果会很不一样。
好了,以上的解释,应该大家都会明白和声新解的一些基本意图。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编曲,漫谈,编曲,漫谈,音乐,是,通过,声音,传达,"音乐乐理基础声乐器乐编曲歌唱混音教材教程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kuyinyue.com/a/6705dabab9bba7e77002b7d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