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越超:“一对一”教学的利与弊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赵越超:“一对一”教学的利与弊的相关文章:我所以探讨“一对一”教学的利弊,目的就是想弄清楚民族器乐教学何因能几千年来一直不变。坦率地讲,我是“一对一”教学的受益者,同时也是它的受害者。前者,是我学笛初期参加学校文艺汇演获奖,在回民中学小有名气...
我所以探讨“一对一”教学的利弊,目的就是想弄清楚民族器乐教学何因能几千年来一直不变。
坦率地讲,我是“一对一”教学的受益者,同时也是它的受害者。前者,是我学笛初期参加学校文艺汇演获奖,在回民中学小有名气,左邻右舍的人也夸我笛子吹的不错;后者,则是换个教师让我改方法,再换个教师说我吹法不对,当年的尴尬场面至今记忆犹新。真是苦不堪言,索性自练。一个教师一个吹法,一个教师一个教法本无可非议,问题在于教师是因材施教,还是“因我施教”呢?
一九七二年我到了教学岗位以后,便对“一对一”教学开始进行研究。在我从事竹笛演奏、教学四十余年之时,在二十一世纪之际,完全从提高民族器乐教学质量的角度出发,故成此文。
所谓“一对一”教学,就是一个老师教一个学生。因为“教学总是以一定的组织形式继行。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事实上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在我国音乐院校里,把”一对一“教学称之为个别授课。
“一对一”这种教学组织形式,萌发于人类社会产生后的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之中,发展于以血统而建立的民族社会,定型于家庭中的父母管教之中,脱胎于“个别帮助”“个别教育”。
我们都知道教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确良产生,人类社会亦向羊发展,开始出现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到了殷商、西周时期,教育不仅从生产劳动过程和人们日常生活之中分化出来,而且还有了施教的机构和专门施教人员。从《礼记》等书籍里和从中国民族音乐历史简述中的先秦时期部分记载来看,我国在奴隶社会时期就有了传授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为内容的教学组织形式。“私塾”就是一对一教学的典型。直到在一八六二年清代同治元年于北京开办京师同文馆之前,所有教学都是个别授课。
我国的民族器乐传艺授技,一直是一对一教学。无论从箫史教弄玉吹箫的传说中,还是从俞伯牙跟成连学弹琴故事中都可得到印证。仅从《史记*孔子世家》里有关孔子和鲁国乐官师襄学琴的有关记载来看,一对一这种教学形式侄今最少也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了。
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北大成立的音乐传习所,和一九二七年在上海创办的我国第一所正式专业音乐学校,拥有师生百余人的国立音乐院,更加巩固了一对一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至今没有任何变化。
本来教学组织形式不是固定不变的东西,那为什么几千年来我们一直沿用这种教育形式呢?原因诸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一对一”教学的利弊缺乏系统的研究和探讨。
“一对一”教学的利
在谈及此题之前,要阐明的一个问题是不能把音乐院校里的“一对一”教学和社会上的“一对一”教学混为一谈。因为这两者之间虽然有好多共同处,但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不同,切不可相提并论。前者是按着国家培养的目标,依据教学大纲要求,教师严格按着教学计划、教学课时进行授课,而后者完全是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教师自己的实际情况而授课。
“一对一”教学“最显著的优点在于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教学内容、进度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尤其培养学生“我行我道,下笔要有我家笔法”,具有独特风格的合格人才进行精雕细刻更为适宜。
其次教师教学要有的放矢,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如视其专业程度的高低、基础知识的深浅、理解问题、接受能力的快慢、在专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多少等,犹如医生治病,对症下药才易于见效一般。
为什么经过严格考核,按学校规定、要求录取的优秀学生,很少能培养出在专业方面基本功过硬,具有独特的演奏风格、较高的演奏水平、强烈登台表演的勇气、乐于展现自己才华的优秀人才呢?这正是应研究的“一对一”教学的弊端所在。
“一对一”教学的弊
在政党情况下,我国的艺术院校中学习器乐专业期限的是附中六年,本科四至五年,这就是说学生一旦进了附中或是大学,在专业课学习方面始终跟一位老师学。至于专业教师的水平如何姑且不论,仅就这种六年,或为四、五年的一个老师个别授课,一成不变的教学环境,很难为学生开创一个开阔眼界,探讨专业的浓厚的学习气氛。
下面就从学生参加的期中、期末考试表现和其演奏的毛病像专业老师以及与同专业学生之间的交往来看一看“一对一”教学的弊端所在。
学生考试紧张,难以发挥自己正常水平,这和“一对一”的教学及课后自己闷在琴房练习是有直接关系的。相当一部分同学演奏,在一些动作和对乐曲的处理上与其老师几乎完全一样,没有任何个性。这显然与老师的“因我施教”密不可分。老子曾有“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之语。而现在之语。而现在的学生不仅对自己专业以外的老师演奏、教学情况不了解,就连同学之间探讨专业学习方面的问题都极为少见。
我是如何教学的
实事求是的说,我是一名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竹笛专业教师。经我手教的竹笛专业学生,考试成绩没有低于4分的,绝大部分是5分。
一九七二年我任教后所持观点是:一个老师一个吹法,一个老师一个教法无可非议。问题则在于教师是因材施教,还是因我施教。当时我教六个学生,是采取以上集体课练基本功常用技巧为主,以解决毛病、攻克乐曲难点为中心,以”一对一“检课为重点,以不定期的同学之间互作小先生为辅的方法。同时,不错过任何时机,把同行请进来,让学生走出去,想方设法开阔学生视野,多学东西,为不断提高笛艺创造条件。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又增添了“几对一”和集体探讨式,会诊式的授课,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探讨“一对一”教学的利弊目的所在
我所以探讨“一对一”教学组织形式的利与弊,其目的是非常清楚的——就是想改变几千年延续下来的只采用这种唯一的个别授课的方式方法,倡导民族器氏不教学多种方式方法的进行。
二十一世纪的我国艺术院校的器乐专业课教学还将坚持个别授课吗?
通过我的教学实践来看,只要教师彻底放弃因我施教,善于开发每个学生的特殊才能,认真研究器乐教学的特征,抓住器乐教学的重要环节——不断解决毛病、问题,使其不断提高演奏技能,变个别授课为个别检课,为其发挥才华创造有利条件,培养出各具特色、各有所长的器乐演奏、研究人才。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赵越超,教学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kuyinyue.com/a/63feb70e2537e9449e01af8a.html